当前位置:安徽要闻 > 正文

安徽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

时间:2025-10-16 17:34:21

我省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

在全国首创首试,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乡村振兴


  本报讯 10月1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将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分险、增信、赋能等作用,依托农业保险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作为财金协同支持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农业保险+”改革在全国是首创首试。

  “该项改革的推进实施并持续深化,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的有力保障。”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表示,2022年以来,我省在全国首创开展“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已经取得积极成效。

  此次“农业保险+”改革在全国亦是首创首试。全面推进这项改革,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新模式,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实现乡村振兴投入可持续,助力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按照改革计划,到2025年底,将实现“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试点全覆盖,“农业保险+”改革全面推开;到2026年,农业保险风险保障超2300亿元,带动涉农贷款持续增长、余额力争达到3万亿元,涉农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超350亿元;到2027年,“农业保险+”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实现乡村振兴投入可持续,助力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注意到,“农业保险+”改革主要包括“农业保险+”多元融资、“农业保险+”多维赋能、“农业保险+”多链融合、“农业保险+”多层次覆盖等4项行动、20项具体举措。以“农业保险+”多层次覆盖行动为例,其主要是为了持续增强重要农产品保险保障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探索商业险共保模式,持续推进“防贫保”综合保险,深化民生保险试点,整合现有村级农业保险服务点,加强基层农险服务队伍建设,夯实“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

  在保障措施上,省级将加强资金统筹整合,完善保费补贴、奖补等支持政策,加大对各地改革支持力度。各地加强组织领导,通过贴息贴费、补充资本金、风险补偿等方式强化要素保障,统筹推进改革。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余佼佼


  五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

  “农业保险+”改革怎么改?各部门会有哪些具体措施?如何具体落实?10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财政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农业农村厅、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金融监管局等五部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提问进行了解答。

  问题1:请问安徽将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作为当前乃至“十五五”时期财金协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主要有哪些考虑?

  答:安徽出台《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主要基于三点考虑。

  一是现实有需求。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依托农业保险创新构建财金协同支持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建立完善“三农”多元投入机制,引导各类资源向“三农”领域集聚,实现乡村振兴投入可持续,为我省加快建设高质高效农业强省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是创新有依托。经过十多年探索和推广普及,我省逐步构建了覆盖九成粮食作物和七成特色农产品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建立了覆盖九成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收益保障机制;形成了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近2万名专兼职从业人员的基层服务网络,这是我们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最有效的路径和依托。

  三是改革有基础。2022年开展的“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有效缓解了乡村振兴投入不优、市场作用发挥不够、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流向了“三农”领域。

  问题2:在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中,农业农村部门将会采取哪些落实措施?

  答:一是用好“农业保险+基金”模式,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

  二是拓展“农业保险+资产”运用,激活涉农数据要素价值。

  三是创新产业链保险产品,完善全链条风险保障体系。

  四是提升供应链金融供给效能,深化保险增信支持作用。

  问题3:“农业保险+”改革是以“+一揽子金融产品”为主线,请介绍一下《实施意见》中“多元融资行动”的具体安排?

  答:针对前期试点中存在的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缺乏专属金融产品等问题,《实施意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了相关举措,主要为:

  一是加大“农业保险+信贷”推广力度;二是强化“农业保险+担保”增信作用;三是优化“农业保险+基金”资源配置;四是扩大“农业保险+期货”保价范围。

  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协同推进多元融资、多维赋能、多链融合、多层次覆盖4项行动计划,聚焦解决富民产业链各环节金融服务难题,把改革各项举措落细落实。

  问题4:发布人提到依托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设立“农业保险+”版块,为各类涉农经营主体量身打造便利化线上融资服务“主渠道”。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答:去年以来,我省率先将“1+16”省、市两级具有融资信用服务功能的平台纳入国家一体化网络,打造面向金融机构集中提供融资信用信息服务的“唯一出口”,形成银行、保险、担保、股权投资基金、租赁、期货等线上业务“主渠道”,为全省所有经营主体高效便捷提供全流程综合融资服务。

  截至目前,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金融超市共上线各类金融产品5762个,注册经营主体达282.4万,累计提供信贷资金2.4万亿元。为了更高效推进“农业保险+”这项工作,省发展改革委配合省财政厅,会同主要银行、保险、担保、期货等机构,依托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推进“农业保险+”版块建设,设立“政保贷”综合金融产品,为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涉农经营主体,线上针对性提供一揽子综合融资服务。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根据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权威性、便利化融资服务优势,加快拓展农业保险+“信贷、担保、基金、期货”等服务功能,支持金融机构利用信用大数据实验室,创新推出更多“政保贷”爆款产品,为我省在全国率先打造“农业保险+”改革样板提供有力支撑。

  问题5:请问在推进这项改革上,安徽金融监管局做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工作考虑?

  答:我们积极支持农业保险提质增效和改革创新,有力促进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一是丰富农险产品供给,稳定农户生产。二是发挥农险增信作用,深化“农险+信贷”模式。三是扩展涉农服务范围,建立农险一揽子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与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一道深化“农业保险+”改革。

  问题6:请问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将如何推进金融支持与农业保险联结联动?

  答:近年来,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支持推动全省金融机构将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作为金融支持重点方向,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加强金融产品服务创新,量质并举促进涉农金融服务持续提升,县域地区贷款和涉农贷款持续保持较高增量。

  我省金融机构围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拓宽涉农资产抵质押范围、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创新推出系列金融产品。在促进银农中长期全面互惠合作方面,今年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探索推出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模式,成效显著。

  下一步,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将通过强化货币政策支持、深化金融财政产业政策联动,以“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政保贷”等创新金融模式和产品为切入点,发挥政策工具激励作用,支持推动全省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农业保险+”改革,为我省加快建成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加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