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要闻 > 正文

【基层创新故事】“车轮上”的党支部

时间:2025-10-20 15:37:42

  在六安市金安区望城街道和谐社区,有一支由107名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和快递员组成的“新伙伴”志愿服务队。这些终日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流动哨兵”在新就业群体功能型党支部的组织、引领下,积极参与基层政策宣传、文明劝导、关爱“一老一小”等工作,为基层治理增添新动能。

  “社区新就业群体超过2000人,是一股基层治理的生力军。”和谐社区党总支书记丁霞说。该社区尝试在网约车公司、快递站点建立功能型党支部,让党组织建在“车轮上”。通过党支部将新就业群体组成志愿服务队,与社区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庭、重症患者等结对子,在日常生活出现紧急需求时,可以随时与结对志愿者联系。志愿者也充分发挥自己的流动性,为结对家庭提供应急响应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几年,社区没少照顾我们。”外卖小哥李路路说,新就业群体“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社区专门为他们打造了“和谐驿家”“暖新驿站”,免费提供避暑取暖、歇脚充电、饮水避雨、餐食加热等多项基础服务,“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我们在感受温暖的同时,也想着做些事回报社会。”

  “我们每天都在街上跑,谁家有困难,我们最先知道。”网约车司机志愿者刘丽的这句话,道出了这支队伍的特殊价值。正是凭借“走街串巷”的职业特性,服务队建立起15分钟应急响应机制,在社区突发事件中成为“第一响应人”。应急用车、代买药品、入户打扫……这些看似简单的服务,对于受助家庭却是雪中送炭。

  “尤师傅,我儿子在医院治疗了大半年,现在要出院,叫不到车……”网约车司机尤良石至今记得那个紧急求助的电话。结对帮扶的低保户薛大叔的儿子患有重症精神病,因住院地址偏远无法回家。当天,时间已近傍晚,正是下班高峰期,尤良石二话不说,调转车头就赶往医院。

  而对于陈山龙老夫妇来说,结对外卖小哥李路路的“捎带手帮忙”服务,为他们不便外出的晚年生活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连日秋雨,考虑到老夫妇行动不便,李路路每周会将陈山龙的降压药还有其他需要的生活物品买好,在送单到小区时顺便送上门。

  如今,这支志愿者队伍已经扩大到107人。社区制定了完善的志愿服务积分激励制度,将服务时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激励,让爱心与奉献实现双向奔赴。截至目前,服务队已完成志愿服务18次,暖心走访20余次,累计服务居民超过300人。(记者 唐欢)

  ·编后·

  从简单的歇脚充电到深入的社区参与,从临时的应急响应到常态的结对帮扶,每一个流动的身影都成为了社区治理的固定力量,每一次平凡的相助都汇聚成城市温暖的底色。在这里,新就业群体正从政策的“受益者”转变为服务的“提供者”,实现着个人价值与社区发展的同频共振。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