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要闻 > 正文

以“搏”破局,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时间:2025-10-21 12:07:03

  面对高端装备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合肥一群科研人选择以“搏”破局。

  一年来,在高精度倒装贴片设备的研发中,合肥欣奕华的刘正勇团队针对“温漂”等技术卡点,以反复实验、跨域协作啃下硬骨头,最终以“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叩开自主之门,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向自主可控迈出关键一步。

  不断突破边界的拼搏之旅

  不久前,合肥欣奕华成功研发出一款高精度倒装贴片设备。该设备可精准识别芯片与基板位置,贴装精度达微米级,同时在设备稳定性、力控制精度等核心指标上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有效提升半导体封装环节的效率与品质。

  重复精度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要实现这一精度,并非易事,而对于半导体贴片设备而言,这仅仅是满足应用需求的基础。

  “仅精度达标不代表设备成功,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才是真正的挑战。”刘正勇介绍,由于设备各器件热膨胀系数存在差异,长时间运行中,哪怕温度出现细微变化,都可能导致设备精度波动,进而产生“温漂”问题。

  为攻克这一难题,刘正勇团队先以“温漂”为核心搭建思维导图,再依据导图有序开展仿真、实验与验证工作。团队成员常常驻守实验室,紧盯着设备运行数据反复分析,哪怕是细微的误差波动,也要追根溯源、排查到底。这种“较真”的态度,源于他们对技术“自主可控”的迫切渴望。他们深知,多突破一个技术难点,国内半导体产业就能少一分对外依赖。

  研发过程中,不同学科背景的团队成员经常围绕问题展开“头脑风暴”,以跨领域视角重新分析、锁定问题根源,再通过结构优化、工艺改进,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施补偿。最终,该团队成功攻克设备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难题。

  成功背后,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摸索,更是无数次失败的积累。

  “这是我们做技术攻关的常态,有时候,失败并非真的失败。”刘正勇感慨道,“至少能证明这条路线走不通,为后续探索排除一个方向。整个过程,就是一场不断突破边界的拼搏之旅。”

  找到了实现信念的最佳舞台

  高端装备制造是国之重器。十多年前,我国泛半导体产业高端装备国产化率比较低,很多关键技术都受制于人。

  2013年,在海外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刘正勇怀着“专业报国”的理想,带着“一定要实现装备国产化”的决心,毅然决定归国效力。他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入职刚刚成立的合肥欣奕华,负责工业机器人技术与产品的发展规划工作。

  回国十多年来,刘正勇带领团队让多款高端装备从图纸变成量产,成功打造国内首台洁净搬运机器人、全球首台MiniLED巨量转移设备等高端装备,用微米级精度、99.999%的良率,打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在合肥的12年间,刘正勇不仅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蝶变与产业的蓬勃成长,更深深受益于这片创新沃土。

  “合肥不仅是‘养人之城’,更是‘成就人之城’。”刘正勇感慨道,这里科研资源富集、创新活力迸发,成熟的产业生态能让企业就近、快速匹配产业需求,为高端装备研发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应用场景;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更是给研发与生产筑牢了坚实保障。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已形成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协同共进、彼此成就的产业共同体。

  回望研发之路,刘正勇表示,所有成果离不开团队拼搏信念。而这份“搏”,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是时代召唤,在中国新兴产业崛起的路上,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向产业链自主可控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而在合肥,我们找到了实现这一信念的最佳舞台”。(记者 李后祥)


来源: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