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指出,以开放的意识激发和释放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激发和释放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不是战略的简单累积,而是通过发挥战略叠加的系统性、协调性、动态性等特性实现战略互补与赋能,推动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国家战略叠加效应需要通过政策的统筹协调、要素的有效配置和空间的优化布局得以激发和释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国家战略叠加效应中的引导作用,强化改革的责任担当,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从而让国家战略在我省释放更大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一方面,勇于突破传统经验和思维定势,开展首创性改革,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上持续发力。在系统总结、提炼零基预算、科创金融改革、省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等一批全国首创性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基层改革创新动力,不断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另一方面,找准自身定位和改革发力点,以系统思维开展差异化改革,打造更多具有安徽特色的改革品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优化改革推进落实机制,推动营商环境、科技教育人才、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努力打造更多具有“时代味”“安徽味”的改革品牌。
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激发和释放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有利于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应对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用开放的思维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增强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和持续力。一方面,以制度型开放为抓手,建设高能级对外开放通道平台,进一步提升服务国际国内双循环能力。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主动研究对接如RCEP、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服务业开放等重点领域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多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系统性制度创新成果;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发挥中欧班列合肥集结中心对外开放辐射带动作用,深化中欧班列对接机制,依托中老铁路开行合肥—老挝万象、越南河内等班列,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另一方面,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坚持“五统一,一开放”,加快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充分利用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结构,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加快促进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及保障作用,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有效激发经营主体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加强省域联动、区域联动、城乡联动。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既要对国家发展战略进行系统整合与深度融合,又要突出不同战略间的协同联动与优势互补。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开放的意识,加强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间的联动,更高效地利用区域资源要素,进一步推动区域融合发展。一方面,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带动省域内区域协调发展,在分工互补中提升平衡性。要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深做实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长三角大飞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联动发展区等高能级平台;深化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共同探索“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遵循“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做强合肥都市圈,加快芜湖省域副中心建设,着力增强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其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打造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和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推动皖北全面振兴。另一方面,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缩小城乡差距,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要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为支撑,壮大县域经济,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和农业特色镇;探索构建“县城—特色镇”的梯次空间分布,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和乡镇的纽带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