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技线报 > 正文

又红又痒?这些坑别踩

时间:2025-09-19 11:03:17

  “9月的空气里到底有啥?鼻涕不断、喷嚏不断、眼睛痒痒……”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被秋季过敏困扰,评论区不少人留言“同款过敏性鼻炎发作,每天纸巾不离手”“我脸部过敏,又红又痒,遭老罪了”。

  秋季过敏为何“来势汹汹”?合新闻记者专访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郭泽,了解如何科学应对过敏季。

  这些症状可能是过敏“找上门”

  看似常见的过敏,已成为影响大众健康的一类隐形困扰。全球过敏类疾病患病率高达10%-40%,意味着大街上每十个人至少有一人患有过敏性疾病,而秋季俨然是过敏的多发时间。

  过敏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的过度反应,症状多样,且严重程度不一,精准判断是应对的第一步。

  当你发现有人正捂着发红的脸颊,揉着泛红的眼睛,频频打喷嚏,这可不是“娇羞感”,而是过敏在作祟。郭泽解释:“过敏的症状其实很典型,打喷嚏、皮肤瘙痒、流泪,是最常见的,有些严重的还会伴随腹泻。”

  秋天过敏易发的关键原因,在于“吸入性过敏原”作祟。“秋季潮湿的环境,简直是尘螨和霉菌的温床。”郭泽补充道,除了吸入性过敏原,海鲜、坚果等食物也可能引发食入性过敏。

  如何判断过敏原呢?郭泽表示,可以通过记录自己的症状日记,观察症状与环境、饮食的关系,此外也可以选择来院做皮肤点测实验,帮助筛选过敏原。

  别搞混!敏感和过敏是两码事

  “脸一到秋天就干痒,是过敏了吗?”这是不少人的疑惑,郭泽用了个生动的比喻帮大家区分。“皮肤敏感是‘物理性防御失效’——秋天降温让皮肤血管收缩、油脂分泌变少,皮肤屏障变弱,对刺激更敏感;而过敏是‘魔法性防御失效’——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的问题。”

  秋季敏感症状温和且局限,多集中在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表现为轻微泛红、干燥紧绷、涂护肤品时刺痛、轻微脱屑,无明显皮疹,如丘疹、水疱,瘙痒感轻微,多为干痒;仅皮肤局部不适,无打喷嚏、流鼻涕等其他系统症状;在秋季降温干燥时出现,天气转暖或加强保湿后缓解,次年秋季可能重复,与接触特定物品无直接关联。

  而皮肤过敏症状剧烈且多样,可出现在接触部位或全身,表现为红色丘疹、水疱、风团(荨麻疹)、渗出结痂等过敏性皮疹,瘙痒感剧烈,多为刺痒,可能伴随眼睑、嘴唇肿胀;严重时可能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或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甚至全身荨麻疹;虽秋季可能因过敏原增多发作,但接触过敏原后,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与环境温湿度无直接关系

  重点提醒大家:很多人待过敏症状稍微缓解,就赶紧敷面膜进行补水修复,其实对皮肤并不好。郭泽表示,过敏时皮肤屏障本就受损,面膜里的防腐剂、香精等成分很容易渗透进去,反而加重红肿、瘙痒,甚至让过敏反复。过敏期间,皮肤护理越简单越好。

  不同类型的过敏 适用药物不同

  郭泽提醒,过敏用药有不少容易踩的雷区,稍不注意会让过敏反复甚至加重。

  很多人一出现过敏症状就去药店买抗过敏药吃,却不知不同类型的过敏适用的药物不同。“盲目用药不仅可能耽误治疗,还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

  “有些患者看到过敏症状减轻就停止服用药物,其实是不对的。”郭泽解释,过敏治疗需要遵医嘱按疗程用药,即便症状消失,也可能需要巩固用药,否则容易导致过敏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还有人觉得“多吃点药好得快”,随意增加药量,会给肝肾带来额外负担,严重时,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肾损伤等问题。

  过敏人士还需理性看待维生素C补剂,有些患者过敏发作时,仅吃维生素C补剂,拒绝服用氯雷他定等对症药物,期待根治过敏。“维生素C补剂确实可以缓解过敏症状,但无法替代专业治疗过敏的抗组胺药。”郭泽建议患者务必谨遵医嘱,规范用药。

  秋季防过敏做好这两件事:一是查清过敏原,尽量避开;二是勤开窗通风、做好室内清洁,别给尘螨和霉菌留机会。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