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技线报 > 正文

羚羊工业大模型3.0重磅发布 破解工业AI“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5-09-24 13:46:27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9月21日,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羚羊专场发布会上,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羚羊公司”)总裁徐甲甲正式发布了羚羊工业大模型3.0,同时推出以羚羊工业大模型3.0为核心技术底座的羚羊工业智能体、羚羊能碳智能体、羚羊数字化营销智能体服务平台三大智能体解决方案。据悉,在AI与产业越来越深度结合的时代背景下,本次发布,工业时序基础模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这是羚羊公司在“AI+工业能源”领域前瞻性技术布局的关键一步。

  从大语言模型到视觉模型,再到时序基础模型,多种模态结合越来越成为纷繁复杂的制造业场景的“刚需”解决方案,这标志着工业AI正从通用场景向垂直场景转变,为“中国智造”开启新的征程。

  唤醒工业“沉睡数据”,羚羊时序基础模型获重大突破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结合,正处于从早期的种子用户到跟进型探索者的关键过程”,徐甲甲认为,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结合能否跨越鸿沟,能否被广大制造业企业、实用主义者广泛接受,面临巨大考验,“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结合能够跨越鸿沟”。

  根据相关调研,中国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结合的市场空间已达14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保持在40%-55%。徐甲甲给出的破局答案是:关键在于解决工业场景中的“真问题”,而突破口就是时序数据。

  时序数据被徐甲甲比作“流淌在工业里的血液”。“这是工业领域的主流数据,就像医疗领域核心是电子病历文字,在工业能源领域就是时序。”徐甲甲强调,语言和视觉更多是外围监测数据,真正能触及到工业业务核心的是时序数据。目前,这些时序数据面临四大挑战:种类场景繁多、高质量数据稀缺、异构多样且极不稳定、长周期关联建模难度大。这导致检测精度偏低、泛化能力较弱、模型碎片化严重。为此,羚羊公司基于Transformer搭建时序基础模型框架,实现时序信号统一表征和多任务统一建模。

  在中国石油长庆石化的厂区里,时序基础模型这一技术突破正在改写传统工业设备运维模式。“减压4线泵P1020A出口流量低报警。”警报响起时,常减压大模型立即启动:实时融合分析智能仪表数据、可燃有毒气体报警、视频流等系统数据,几分钟后给出准确诊断:“数据显示机泵振动及加速度升高,电流同步下降。结合近三年检修记录,分析故障原因,可能为过滤器堵塞。”

  提前预测故障、自动归因处理等这些场景原来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和时间,如今有了时序基础模型,让原本需要专家现场诊断的复杂问题在几分钟内就能自动完成。时序基础模型正在唤醒工业领域的“沉睡数据”,让这些承载着设备真实运行状态的时序信息真正“开口说话”,创造更大价值。

  从设备“单一专家”经验到AI“举一反三”大脑

  发布会现场,徐甲甲分享了设备诊断和电力交易两大应用场景的探索。

  在设备诊断领域,羚羊实现了从分散专家经验到统一AI诊断的突破。在长庆石化的常减压装置案例中,羚羊团队深入业务场景,与老师傅一起用半年时间梳理各种故障模式,设备故障诊断误报率降低46%。过去需要泵专家、机床专家等不同领域专家的设备诊断,现在基于时序大模型的技术能力,可以实现统一运维。在某风电场站的实际应用中,设备智能体将异常诊断效率提升62%,检维修效率提升33%。

  在电力交易领域,羚羊助力推动电力交易员从“数据搬运人”到“策略师”的转变。羚羊为国能安徽打造了AI辅助电力交易系统,覆盖滚撮交易、绿电交易、现货交易等核心场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取得显著成效:滚撮交易盯盘时间从1.5小时缩短至15分钟,效率提升84%;绿电交易摘牌工作量减少83%,从1小时压缩至10分钟;现货交易月均度电收益提升5%-10%;复盘分析数据统计效率提升95%。

  三大智能体矩阵:从“百倍级”效率到全链条赋能

  基于工业大模型3.0技术底座,羚羊的技术专家还在现场发布了三大智能体产品,实现从生产制造到营销出海的全链条智能化覆盖。

  在生产制造环节,工业智能体率先实现了技术突破。羚羊公司产品专家方磊表示:“以前工业领域业务系统非常繁多,并未形成统一入口。现在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指令就可以帮助用户完成业务系统操作。”基于时序、语言、视觉等多模态基础模型,已上线20多款智能体产品,在众多企业中实现从原材料到产能分析的全链条覆盖。锻造智能体场景涉及20多个环节、198道工序,以前每月需要9个人/日完成的稳定性分析工作,现在只需要5分钟就能自动化完成。此外,生产智能体已在多个项目落地,并覆盖600多个生产场景使用。在设备运维领域,通过运维时序模型实现跨场景多任务的多源时序分析,结合机理模型与大模型推理,形成完整的故障诊断闭环——从故障现象到故障根因定位,再到检维修方案生成。

  在绿色转型领域,能碳智能体承担起零碳园区建设的关键角色。羚羊公司产品专家周文晶表示,该智能体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源荷储”智能体协作平台,涵盖清洁能源出力预测、负荷感知、设备监测优化、储能管理、电力交易辅助等七大核心场景,实现从园区整体到企业设备的全覆盖,提升设备能效,增加新能源出力,降低用电成本。

  在市场拓展端,营销智能体为中小企业出海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平台上的智能体SoundView整合视频翻译、AI配音、脚本创作等六大功能,义乌某商家单日可完成500个视频翻译处理,宁波某企业仅需1人即可完成50余个长视频的越南语翻译,人工成本直降90%,并引入覆盖美区及东南亚100万家带货达人的AI选品系统。

  全链条自主可控:央企信赖的“AI国家队”技术底座

  羚羊公司依托讯飞星火大模型技术底座打造羚羊工业大模型3.0,实现从算力、模型训练到应用落地的全链条自主可控。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于2022-2024年连续三年入选国家工信部“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凭借深厚的AI技术实力,羚羊公司已成为国家能源、中国石油、中国华能、国家电投等多家央企的大模型合作伙伴。助力国家能源集团打造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开展覆盖煤炭、电力、交通和化工领域的几十个应用场景;助力中国石油集团构建昆仑大模型,实现从统一算力中心、通用大模型底座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部署;与华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数智华能”建设;与国家电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人工智能+”能源联合实验室,重点推进设备诊断、功率预测、电力交易、绿氢生产工艺智能寻优等应用。

  依托科大讯飞在央国企市场的深度积累——2024年全年大模型解决方案中标项目数达91个、中标金额8.48亿元,均位列所有厂商首位——羚羊正以自主可控的技术优势,深度赋能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政策窗口期叠加技术突破:“AI+制造”迎来春天

  202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等行业深度应用。羚羊工业大模型的升级发布和应用实践,正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呼应。

  “我们希望与广大生态合作伙伴共同用人工智能为工业创造价值。”徐甲甲表示,羚羊已梳理出AI赋能行业的实践方法,将推广到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等更多制造业领域。

  在全球制造业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下,时序数据作为“流淌在工业里的血液”,其价值挖掘程度将直接决定智能制造的高度。时序数据记录着设备运行的每一次跳动、生产过程的每一个节点、市场波动的每一次脉搏——它们承载着工业系统最真实的“生命体征”。

  羚羊工业大模型3.0及系列智能体的发布,展示了中国在工业AI领域的技术突破,为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中国方案”。无论是生产、设备、能碳、营销等场景化智能体,还是AI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工业智能体一体机等软硬件产品,这些专业化AI正在各自领域深度赋能,构筑起工业智能化的完整生态。而时序数据价值的全面释放,正在开启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的黄金时代——这个春天,属于每一个敢于拥抱变革的制造企业。(记者 汪乔 许梦宇 通讯员 吴美情 胡福霞)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