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将“五一”前3个工作日和“国庆”前3个工作日分别设为中小学春假和秋假。江苏的探索并非个例。今年以来,中小学春秋假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多地启动试点。与此同时,安徽家长对本地是否跟进此政策高度关注。记者获悉,宁国市政协、绩溪县政协的相关建议已呈报省级层面。
政策背景:国家层面多次鼓励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近期,商务部等9部门再次发文鼓励地方探索春秋假,核心在于“假期重组”而非“假期增加”。政策要求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科学调整学年教学和放假时间,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
据了解,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地区率先试点春秋假。作为全国最早探索春秋假的城市之一,杭州自2004年起实施春秋假,至今已有20余年。今年,湖北恩施州和广东佛山市相继出台明确方案,加入试点行列。
安徽现状:中小学仍在探索阶段
《安徽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结合实际制定中小学实施春假和秋假管理办法,健全研学旅游课程体系。这表明安徽对春秋假已有政策考量。
不久前,宁国市政协、绩溪县政协联合提出了一份《关于在全省学校推行“春秋假”的建议》。目前,该《建议》已提交到省级相关部门。在这份《建议》中,宁国市政协、绩溪县政协呼吁,要完善政策设计,分步试点推广。他们建议优先在合肥、芜湖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托管体系较为完善的地区试点,待成熟后再逐步向全省推广。在假期时长方面,建议在保证总课时的前提下,适当缩短寒暑假,春秋假各设2至3天,与周末结合形成小长假,最大限度减少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两地政协认为,推行春秋假可实现教育提质、文旅赋能、民生改善的多重效益。一方面可分散长学期压力,为学生提供阶段性休整;另一方面可引导家庭错峰出游,分流景区寒暑假的客流压力。
不过,目前安徽尚无春秋假安排的时间表。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对于中小学阶段,安徽省目前仍保持传统假期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寒暑假制度,寒假3~4周,暑假7~8周。
家长关切:期待与担忧并存
对于春秋假,安徽的家长呈现出复杂心态。
家长孙女士表示,若安徽能推行春秋假,“正好可以带孩子去领略不同的自然风光,避开寒暑假旅游旺季的人挤人。”然而,更多家长担忧的是“孩子放假,家长不放假”的现实困境。双职工家庭面临看护难题。
一些家长还担心,虽然放了春秋假,但学校可能会给孩子布置大量作业,让“假期变学期”。对此,已实施春秋假的地区,如湖北恩施州和广东佛山市明确要求,春秋假期间严禁或从严控制布置书面作业。他山之石:托管服务解决看护难
针对家长担忧的看护问题,国内先行地区已探索出一些解决方案。
杭州市今年首次推出春假托管服务,为家长不能陪伴的孩子组织各种活动。杭州市蒋筑英学校的春托班接收了60多位学生。春托班还专门请来校外科技辅导员,教孩子做“电子绘本”。湖北利川市将春假与清明节假期相连,并要求各学校提前与社区志愿服务部门沟通对接,开展适合中小学的系列活动,解决家长对学生放春假的困扰。
宁国市政协、绩溪县政协的建议中,也提出“鼓励学校、社区提供公益性假期托管,社会机构开展低成本研学活动”。同时,建议积极鼓励企业推出“亲子假”或弹性工作制,方便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放假。
从政策提出到落地实施,春秋假的推行需要各方协调和努力。先行地区的经验表明,这项政策的成功实施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协同配合。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所说,中小学春秋假的推行,需要全社会的联动,更需依赖市级层面的系统性行动。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见习记者尚雅婷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