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剧《梁祝》。
庐剧《铁面无私》。
庐剧《秦雪梅》。
庐剧《双锁柜》。
庐剧戏曲文化体验馆。
庐剧戏曲文化体验馆。
◤山河共曲,戏韵长流。
9月28日,“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戏曲主题活动即将在安徽百戏城正式启动,届时,来自五湖四海的经典剧种将汇聚合肥,共奏中华戏曲的铿锵乐章。
而作为这座城市“文化名片”的庐剧,也正以满腔热忱与开放姿态,向八方宾朋发出诚挚邀约,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奔赴中,书写地方戏曲传承创新的时代新篇。◢
溯根源:从“倒七戏”到庐剧,一脉相承的城市情怀
提及庐剧,老合肥人总会想起它曾用名“倒七戏”。这个带着烟火气的称呼,藏着它与江淮大地最深的羁绊,是刻在城市肌理里的文化印记。
作为安徽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是皖西大别山的山歌、合肥门歌的质朴、巢湖民歌的婉转与淮河花灯舞的灵动,在百年时光里交融碰撞,凝结成的艺术结晶。
其起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在清嘉庆年间,庐剧初步完成戏曲化转型,彼时已有职业班社穿梭于江淮乡村的田间地头,以“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的形式活跃在田间地头。
那时的演出多是“唱一段、舞一段”,舞蹈身段与淮河花鼓灯一脉相承,唱词则满是方言俚语,一开口便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成了乡亲们茶余饭后最爱的“精神消遣”。
在百年发展中,庐剧始终保持着“兼容并蓄”的特质,它主动吸收锣鼓书的节奏、端公戏的唱腔、嗨子戏的高亢,不断丰富自身表达。
辛亥革命前后,与徽剧合班组成 “四平带折班”,吸收徽剧严谨的表演程式;上世纪30年代走进芜湖、合肥等城市,与京剧同台形成“乱弹班”,借鉴京剧精湛的表演技巧。正是在这样的融合中,这门乡土剧种逐渐褪去青涩,走向成熟。
“庐剧选择扎根合肥,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的需要。古庐州的水土孕育出了这个地方剧种,它的唱词里有合肥话的抑扬,身段里有淮河两岸的灵动。”安徽省庐剧研究会第一届秘书长、资深舞台美术设计李之冬,与庐剧相守半生,谈及这段渊源时眼中满是深情。
在他记忆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合肥,长江剧院、合肥剧场里的庐剧演出几乎场场爆满,散场时观众挤在门口哼着“三七调”,就连街角卖炒货的大爷,都能随口接上两句《讨学钱》的唱段。这份深入骨髓的喜爱,便是庐剧与合肥最真挚、最动人的情感联结。
焕新颜:从传统戏到创新剧,乡土戏曲的时代表达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庐剧的“活法”也在不断革新。如今的庐剧,没有困守于传统剧目,而是以“创新者”的姿态,将合肥的历史、当下与未来,都唱进了戏里,让这一剧种焕发新生机。
锣鼓声起,庐剧《东门破》的大幕缓缓拉开。这部剧以抗战时期的合肥为背景,明教寺的悠远钟声、大东门的市井烟火、老合肥人的家国情怀,通过婉转唱腔与细腻表演徐徐铺展。剧中还巧妙融入合肥方言梗,熟悉的乡音让台下观众倍感亲切,掌声与笑声此起彼伏。
如果说《东门破》是对历史的回望,那《逐梦》便是对当下的礼赞。这部剧将合肥“科创之城”的发展故事搬上舞台,从科研人员的日夜攻关,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用戏曲的韵律唱出了城市的“科里科气”。有年轻观众看完后感慨:“没想到庐剧也能讲科技故事,既新潮又有力量,完全打破了对传统戏曲的刻板印象。”
还有去年与观众见面的新编庐剧《铁面无私》,把目光聚焦到合肥人熟知的“包公文化”,跳出“包公断案”的传统叙事,转而深入刻画包公与嫂娘的亲情纠葛,让“清正廉洁”的形象多了几分温情。既保留了庐剧婉转悠扬的韵味,又赋予传统题材新的时代内涵,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
除了剧目创新,庐剧的“体验场景”也在拓展。
在合肥磨滩旅游度假区,庐剧戏曲文化体验馆成了热门打卡地。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坐在古色古香的戏台下听戏,还能穿上水袖长衫,跟着老师学唱“花三七”调。
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庐剧不再是舞台上的“远观之美”,而是触手可及的“文化温度”。
走出去:从合肥到全国,徽风庐韵走向更大舞台
“传承不是守旧,而是在坚守本真的基础上,让庐剧被更多人看见。”合肥市庐剧院院长段婷婷的这句话,道出了庐剧人的初心与追求。
近年来,庐剧人带着这份初心,一次次走出安徽,登上全国舞台,让“徽风庐韵”香飘四海,成为合肥的一张“文化名片”。
今年9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世无双・2025 稀有剧种盛典》在河北邯郸东太行景区录制,段婷婷带领青年演员滕亚、杨敏等登台,带来庐剧经典曲目《秦雪梅观画》。
演出中,演员们身着绣工精美的传统戏服,以婉转悠扬的“花三七”调、细腻传神的身段,将秦雪梅的柔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台下掌声雷动。
此次盛典汇聚了全国30多个稀有剧种,庐剧作为安徽代表,不仅展现了自身的艺术实力,更与其他剧种展开深度交流。
在随后的“举世无双・未来之声”文化交流学术沙龙上,段婷婷与全国各地的戏曲艺术家、专家学者共话“稀有剧种的发展新空间”。
“地方剧种的根在乡土,但路在远方。我们要守住庐剧的‘魂’——方言、唱腔、地域故事,再用现代的表达让它‘活’起来,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段婷婷说。
据了解,新编庐剧《铁面无私》也将于11月亮相上海兰心大戏院,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届时,庐剧将再次站上全国性舞台,用婉转唱腔讲述合肥故事,让更多人透过这种地方戏曲,读懂合肥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聚合力:合肥广邀天下好戏,共享戏曲文化盛宴
如果说“走出去”是庐剧的“文化亮相”,那“引进来”便是合肥的“文化共生”。
即将启动的“百戏入皖・星耀合肥”系列活动,不仅是一场戏曲盛宴,更是合肥邀约全国剧种、让戏曲回归百姓生活的重要实践。
活动期间,不仅有全国各剧种代表人物来合肥惠民展演经典剧目百场以上,还将会有安徽地方戏曲在合肥惠民展演百场以上,让观众感受中华戏曲的多元魅力,真正实现“天天有戏、好戏连台”。
更重要的是,“百戏入皖”并非局限于剧场演出,而是将戏曲“搬进”街区、“送进”校园、“融入”社区,让传统文化走进日常。
在中小学课堂,戏曲鉴赏课将成为新的“兴趣课堂”,戏曲名家名角会走进校园,鼓励戏曲名家名角到大中专院校普及戏曲文化,支持剧友社等高校戏曲社团发展壮大,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用年轻人的视角解读传统故事,让戏曲在青春校园里焕发生机。
在合肥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里,始终流淌着庐剧独有的烟火气;而随着“百戏入皖・星耀合肥”的启幕,这里更将敞开怀抱,迎来一场“海纳百川”的戏曲盛会。
五湖四海的剧种在此汇聚,南腔北调的韵律在此和鸣,让乡土韵味与全国戏韵碰撞出精彩火花。庐剧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全国戏曲艺术的交流,也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诉说着合肥的文化自信。
诚邀天下好戏,共赏庐州风华,让我们相约合肥,听一曲庐剧的婉转,看一场百戏的璀璨,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感受中华戏曲的无穷魅力。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