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技线报 > 正文

黄梅戏《太阳山上》凭什么火出圈?解析幕后“看不见的手”之一——灯光设计!

时间:2025-10-09 10:24:44

  黄梅戏《太阳山上》舞台美术创作涂俊,灯光设计由蔡葵与阚黎共同完成,其艺术表现堪称全剧的重要叙事语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蔡葵老师是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师、安徽省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是一位总是笑嘻嘻面对一切,但是工作起来无比专注、扎根安徽、经验丰富、艺术造诣深厚的灯光设计专家。

  灯光在剧中超越了基础的照明功能,成为塑造人物心理、营造战争氛围、强化戏剧张力的核心艺术手段。

  在表现主角李安本的心理转变时,灯光设计展现了极高的叙事智慧。剧初阶段,多以冷峻的蓝色调、低照度的侧光与顶光勾勒其胆小自私的性格特征,光位往往将其置于阴影之中,暗示其内心的退缩与不安。随着剧情推进,当李安本逐渐被新四军的革命精神感化,灯光色调开始转向暖黄,光区逐渐扩大,尤其在关键唱段采用追光特写,精准捕捉其面部情绪的细微变化,使观众清晰可见角色内心的挣扎与觉醒。这种光色与光位的渐进式变化,外化了人物从迷茫到坚定的完整心理弧光。

  在战争环境的营造上,灯光设计同样出色。通过快速频闪与强烈明暗对比模拟枪火效果,配合烟雾制造战场硝烟弥漫的窒息感。而在表现宁静的山间场景时,则运用柔和的顶光与侧光结合,营造月光如水的气氛,形成紧张与舒缓的节奏变化。这种动态的光影调度不仅构建了真实的时空环境,更强化了戏剧情绪的起伏。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灯光对传统戏曲程式的强化作用。在演员表演吊毛、抢背等高难度动作时,灯光通过精准的定点追光与瞬间照明,突出其身段线条与动作力度,使传统技艺在现代舞台上焕发新的视觉魅力。同时,灯光与音乐唱腔高度融合,在阴司腔、烟袋调等老腔老调唱段中,光色随旋律情绪流转,或凄清幽暗,或明亮激昂,实现了视听语言的高度统一。

  整体而言,该剧灯光设计既尊重戏曲舞台的写意美学,又融入了现代戏剧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通过光色的温度变化、光区的强弱控制、光影的节奏调度,不仅完成了时空转换与环境塑造,更深刻揭示了战争背景下小人物的灵魂觉醒之路,成为全剧情感表达与思想升华不可或缺的艺术组成部分。

  黄梅戏《太阳山上》成功入选第18届文华奖剧目奖提名名单,成为本届安徽省唯一获得提名的黄梅戏作品。该剧自2021年首演以来已在全国演出超50场,此前已荣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剧目等多项荣誉。本次文华奖提名是对其艺术品质的权威认可,展现了黄梅戏在现代戏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作品通过小人物视角展现抗战精神,深度融合传统戏曲程式与现代舞台语汇,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获得业界业外高度评价。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