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技线报 > 正文

“五大文化”美术作品邀请展开展

时间:2025-10-23 12:35:26

  画家葛涛参与集体创作的中国画《淮河新韵》。

  10月22日,徽风激荡·皖韵流芳——“五大文化”美术作品邀请展在合肥美术馆开展,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耳目一新的艺术视觉盛宴。

  展览大厅里,徽州文化成为画家们表现的重要题材。画家们穿梭于皖南古村落的街巷之间,仰观粉墙黛瓦之典雅,俯察雕梁画栋之精妙,将马头墙勾勒的岁月静好、祠堂承载的公序良俗、绿水青山包裹的生态诗意,一一收入画中,或工笔细描、或写意渲染,在宣纸上唤醒徽州记忆,赋予其当代艺术活力。

  长江与淮河是安徽“双脉”,画家们以豪放的笔触捕捉江畔城镇的蓬勃朝气与劳动者的矫健身姿,尽显长江“奔涌之力”;又取材淮河麦浪、淮河大铁桥、“淮河第一闸”、临淮岗工程,画作兼具农耕质朴与“淮河安澜”图景,彰显淮河“坚韧之魂”。

  大运河安徽段是南北文化交融“活化石”。画家们循古运河遗址、古老河道与码头旧址,以细腻笔触还原“帆樯林立、商贾云集”的繁华,借斑驳石桥、摇曳乌篷船诠释大运河“融通之美”,让这一文化遗产被更多人看见。

  黄梅戏演员水袖翻飞的姿态、唱腔婉转时的神情,以肖像画定格“七仙女”“董永”,用场景画再现《天仙配》,画家们用心捕捉将戏曲“婉转之韵”化为视觉语言。黄梅戏文化为画展注入灵动气韵,达成传统戏曲与现代美术的跨界共鸣。

  画家周建祥说,他创作的名为《远航·引江济淮》的作品,内容是表现引江济淮工程合肥段场景,上方是光圈照耀下来,船甲板的大轮廓,表现纵横交错的水陌交通,整体为暖色调,采用了新型材料,形成了装饰画的强烈效果,充满蓬勃向上的力量,让观者感受到引江济淮这一运河工程的伟大。

  驻足欣赏的观众丁女士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展出作品有中国画、版画、水彩画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充分体现了五大文化的融合之美。“我很喜欢,值得推荐给身边从事艺术工作的朋友。”

  据合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胡玉介绍,现场展出画作95件,内容涉及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黄梅戏文化,以及巢湖风光人文作品。展览不仅汇聚了本土创作者的乡土新作,又邀约全国知名画家“多元视角”作品,双方形成了对话与互补。

  据悉,今年7至8月,合肥市文联、市美协共计组织三次采风活动,特邀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马锋辉,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刘建,中国美协理事陆学东等艺术名家莅临现场,与安徽美术工作者一起沿着江淮大地的文脉足迹,共同走进皖南、长江、淮河、安庆、巢湖等地采风写生,以艺术家视角落实举措,描绘“五大文化”融合的艺术精髓,展现出不同地域艺术风格的碰撞交融,又凸显安徽文化在全国视野中的独特价值。

  主办方表示,本次展览不是一次单纯的艺术展陈,更是安徽“五大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创新。期待通过作品让安徽人看见家乡的人文之美,增强文化自信;让更多人透过画作读懂安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未来,合肥市将继续以艺术为桥梁,深挖地域文化内涵,推动传统与现代交融,为文化强市贡献艺术力量。(记者 戴小花)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