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池州市水利部门获悉,今年7月1日出梅以来,池州市面平均降雨量仅3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3成。7月24日8时,长江池口站水位9.77米,较2022年(干旱年份)同期偏低0.95米,池州境内秋浦河、龙泉河、尧渡河等主要通江内河水位较常年偏低1-3米。根据气象预测,近期该市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旱情将进一步发展。
鉴于当前日趋严峻的抗旱供水形势,连日来,池州市水利系统积极响应,针对夏季高温,全力做好农村生产生活供水保障工作。早在6月19日,池州市水利局即调度黄湓闸关闸至今,将升金湖水位从11.49米提升至12.68米,拦蓄梅雨末期降雨1.32亿方。提前做好梅雨期后旱涝急转的准备,蓄好梅汛末期“最后一库水”,出梅时水库蓄水占比高达80%。
此举措的实施得益于该市及早开展了供水、需水形势分析,摸清了各地水库蓄水、供水工程运行及群众用水需求等情况。池州市此前还抢抓长江水位较高的有利条件,沿江沿河圩口及时开闸引水进入圩内干沟及当家塘,7月份以来总计引水量1806万方,引水灌溉面积27.5万亩。各地抗旱泵站累计开机1946台时,架设移动水泵134台,提水274万方。
池州市还大力提升供水保障机制。今年以来,积极争取资金,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36处,提升供水保障人口29万人。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农村供水群众投诉问题,加强对农村水源点、水厂及供水管网的巡查检查,加大水质监测频次,确保供水水质达标,已解决70个自然村约1万人不稳定供水问题。
此外,池州市还积极做好水源应急准备工作。对全市647个供水工程增加巡查及水质监测频次,加强农村水源点、水厂及供水管网的巡查检查,备好临时供水管材等设备。针对小型集中供水及分散供水工程水源保证率不高问题,各地提前落实引调水方案,保障供水水源稳定。针对部分高山地区可能出现的水源紧张问题,将适时启动保供水应急预案,通过多级增压、多水源调配供水等措施,保障群众生活用水。
大皖新闻记者 朱春友 通讯员 毕文洁
编辑 彭玲
来源:安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