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这么耐心调解,真的非常感谢!”近日,在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综治中心的“零距离”调解工作室,村民马秀丽、王瑞平连声向调解人员表示感谢。今年5月,杜集区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调解体系,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只需进综治中心一扇门,便可享受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推行矛盾化解“一站式”
马秀丽是段园镇袁庄村村民,最近因家庭矛盾心里“气不顺”。当天下午,她来到段园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很快帮她解决了问题。“没想到这几个小时就帮我调解好了,这下我这气也顺了。这里确实帮老百姓办实事!”马秀丽高兴地说。姚楼村村民王瑞平则是因为邻里纠纷,经调解人员多次耐心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当天她专门来到镇综治中心表示感谢。
今年以来,杜集区综治中心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人社等部门资源,创新推行“常驻+轮驻+随驻”协同模式,在区级和各镇(街道)建成综治中心。相关部门安排专人在此办公,群众来到中心后,诉求通过导引台统一受理登记,由中心“派单”至责任单位并限时办结,形成“登记受理—分流专办—处置反馈”闭环机制,彻底破解“部门推诿、群众跑腿”难题,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群众在综治中心不但能集中进行法律咨询、人民调解、信访接待、劳动仲裁、诉讼服务,还能获取普法资料,诉求响应与处置速度大幅提升。
织密矛盾化解“共治网”
杜集区综治中心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相关职能,打造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四调联动”体系,融合律师、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等力量,通过“诉调对接”“警民联调”“访调对接”等多元化解模式,形成部门协同共治格局。律师和具有法律工作相关从业经历的人民调解员提前介入群众诉求处理,通过释法明理引导群众依法解决问题,前端预防作用凸显,有效避免大量矛盾纠纷升级。同时,针对农民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综治中心着力解决其面临的诸多难题,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打造矛盾化解“特种兵”
杜集区现有行业专业性调解组织10个、特色品牌调解室6个,培育专职人民调解员127名。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常驻综治中心开展工作,“点援制”法律援助中心12名律师轮流坐班开展法律咨询,推动法律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其中,段园镇“零距离调解室”创新推出“12345五步调解法”,段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零距离调解工作室2023年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调解员黄化群调解的一起案例入选中国法律服务网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通过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杜集区实现“多中心”向“一中心”转变,打通部门壁垒,促进部门间高效协同,为群众提供了更高效、更普惠的法律服务,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区综治中心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智慧平台”应用,推动矛盾化解从“零上交”向“零发生”升级。(冯冬梅 桂宏杰)
来源:中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