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埇桥区汴河街道前屯村的直升机飞防临时起降点,一场守护林地的“空中战役”拉开序幕。几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搬运、调配药剂,一旁的直升机静静待命。他们熟练地将配好的药剂注入药箱,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专注与严谨。“这些药剂都是经过科学配比的,专门针对当前林地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高级工程师樊和平介绍。
“此次飞防以第二代美国白蛾、舟蛾类食叶害虫为主,防治区域集中在宿州大道、新汴河岸两侧林带及周边杨树林。相较于传统人工防治,直升机飞防不仅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力,还可以抵达一些人工难以到达的区域,确保防治工作不留死角。”樊和平告诉记者,飞防作业前,他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对林地病虫害情况进行详细调研,根据不同区域的病虫害种类和程度,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飞防过程中,实时调度飞防作业,动态优化路线,最大限度保障作业连贯性。
一切就绪后,飞行员登上直升机启动引擎。直升机螺旋桨缓缓转动,逐渐加速,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拔地而起,朝着林地方向飞去。在高空中,直升机按照既定的航线匀速飞行,药箱中的药剂通过特制的喷头均匀地洒落在下方的林地上。随着药剂洒落,下方的林地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细密的“保护纱”。
“一个架次约20分钟,能覆盖3000亩林地。”樊和平指着直升机远去的方向对记者说,超低容量喷雾喷头让药剂雾化效果更佳,能更均匀地附着在枝叶上,大幅提升防治效果。按照计划,此次飞防将完成15个架次,可为4.5万亩林地披上“保护纱”
轰鸣声中,直升机一趟趟往返于起降点与林地之间,越来越多的林地被药剂覆盖。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作业,大片林地已完成药剂覆盖。作业结束后,工作人员对直升机进行仔细地检查与维护,确保其状态良好,为后续可能的作业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们会密切关注林地的防治效果,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到林地进行查看,详细记录树木的生长情况以及是否还有病虫害残留迹象。一旦发现有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区域,会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地补救措施。此外,还将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周边居民对保护林地生态的认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病虫害监测工作中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反馈,形成全民护林的良好氛围,共同为林地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樊和平说。(邵子育)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