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在埇桥区桃沟镇马圩村的洁来利养殖场内格外忙碌,工人有条不紊地清扫羊舍、消毒,车辆有序出入运送货物。这座现代化的养殖基地不仅是马圩村产业振兴的耀眼明星,更承载着村民共同富裕的希望。
“以前村里搞产业,风险全担,稍有不慎就会把‘家底’赔进去。”桃沟镇农业农村中心工作人员王博提起过去发展集体经济的顾虑,仍深有感触。数年前,这里还是村集体“家底薄”“路子窄”的困扰所在。如今,“公私合营”模式清晰划分了角色定位:村集体专注于资产管理和服务保障,经营者则全力投入技术提升和市场运营。“特别是保底分红条款,给我们村集体吃了‘定心丸’!”王博欣喜地介绍,仅去年,村集体分红收益就超过20万元,沉睡的集体经济真正“活”了起来。
马圩村的洁来利养殖场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实践,养殖场负责人王可介绍道,“我和我叔是2019年和大队一起投资建设的这个养殖场,一共建设了16个羊圈,主要养殖的是绵羊和少数山羊,2024年,我们一共出栏了2000多头羊,产值能达到100万元以上。”目前,养殖场已实现半自动化运作——自动清粪、机械化投料、上水及消毒系统大幅提升了效率。
王可特别提到,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技术瓶颈,如羊群发热未能及时处置导致损失。“通过村集体和镇里牵线搭桥,邀请专家指导,加上我们自身不断学习积累,现在一般问题都能内部解决了。”王可感慨道。
养殖场的健康发展,直接惠及了当地村民。工人王翠红的工作是为羊群看病防疫。“羊一般没啥大病,就是发烧、拉肚子,打点针就好。一个月3000块钱,在家门口干活,既能带孙子又能照顾家,环境干净,老板对我们也很好。”王翠红的笑容里满是满足。
在王博眼中,基地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其溢出效应。除了固定的分红收入,养殖场租用集体土地带来的租金收益是集体增收的另一源头。更长远来看,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洁来利”这个品牌本身及其所带动的区域农业产业升级,将成为马圩村可持续增收的宝贵资产。
桃沟镇的成功实践已展现出强大生命力。桃沟镇农业农村中心工作人员王博表示,下一步,桃沟镇将总结推广“马圩经验”,因地制宜支持更多村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继续当好“服务员”和“护航员”,聚焦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在技术支撑、品牌打造、市场拓展上持续发力,推动像洁来利这样的特色产业项目做精做强、延链增效,真正让集体经济的“活水”长流,让农民增收的“饭碗”端得更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项锦)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