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听说咱村里小广场要翻新了!”埇桥区西二铺镇葛林村王大爷在村口碰到邻居,忍不住打听。“是的,镇里那个监督平台早都公示了,项目叫啥、花多少钱、啥时候完事,点开看得清清楚楚!”老张熟练地点开手机屏幕展示道。这小小的屏幕,正成为宿州市埇桥区村民监督家门口“小微工程”的“千里眼”。
乡村振兴领域的“小微工程”,项目虽“小”,却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民心民意。宿州市埇桥区纪委监委坚持从“小切口”入手,整合监督力量,健全监督机制,综合施策、系统治理,防治乡村振兴领域“小微工程”建设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织密织紧村级小微工程监督网,护航打造村级“阳光工程”,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扎紧制度“篱笆”,压实监督责任。聚焦小微工程廉政风险点,明确项目审批、招投标、施工监管、验收结算等关键环节的规范流程和标准,切实堵塞权力寻租空间。紧盯资金流向和工程质量,推行小微工程信息公开公示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指导各镇(街道)联动财政、城建、乡村振兴等部门,对小微工程承建方的资质、履约情况等进行深入核查,并动态更新项目明细表,确保监督促监管,责任层层压实。
紧盯关键环节,凝聚监督“合力”。针对“小微工程”点多面广、监管易松的特点,创新监督方式,构建“室组区地”联动监督格局,将探头精准聚焦于项目招投标、施工建设、资金拨付、竣工验收等“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环节。同时,鼓励村级纪检委员发挥“贴身”监督优势,对工程进度、质量、资金使用进行实时“监控”,让监督无处不在。
高举执纪“利剑”,强化震慑效应。梳理近年来村级“小微工程”实施中存在的规避招标、虚报工程量、偷工减料、资金挪用等隐蔽变异问题,深入分析项目管理中的普遍性漏洞和廉政风险点,针对性地向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和工作提示单。并对违规插手干预“小微工程”项目建设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强大震慑,确保惠民工程真正惠及于民。
“村级小微工程点多面广,容易滋生‘微腐败’。”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持续加大村级小微工程项目监管力度,监督推动“小微工程”既建在“田间地头”、更立在百姓心头。(徐彦彦)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