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思政教育内涵,让本土红色故事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养分,近日,砀山县曹庄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红色宣讲员走进镇魏庙学校,开展“山河铭记英雄血 薪火赓续强国魂”主题思政课活动,通过“讲述英烈事迹+学生分享感悟”的形式,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有温度、有深度的红色教育课。
活动伊始,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带着精心整理的史料和老照片走上讲台,以本镇抗战英烈杨群起的事迹为核心,拉开了思政课的序幕。“杨群起烈士是咱们镇曹庄村人,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的硝烟弥漫中华大地。危难之际,有同学劝说杨群起前往欧洲国家暂避战火、保全自身。然而,他目光坚毅、言辞铿锵,断然拒绝。1938年5月砀山沦陷,杨群起秘密参加了砀山县抗战干部训练班,担任砀夏虞边区抗日义勇军游击大队上尉中队长。1938年秋,杨群起率部在黄河故道与扫荡的日军作战,缴获数辆汽车和战利品。为了发动群众团结抗日,他们开大会、贴标语,宣传抗日高于一切,杀汉奸,清土匪、收编小股抗日队伍等行动,老百姓看到杨群起的部队是真正抗日、保护老百姓的,就积极拥护他们,为部队通报敌情,掩护伤员。1942年,部队改编为苏鲁豫皖边区十八纵队,杨群起任挺进军第四大队十二支队二大队少校大队长,部队转战砀山、夏邑、虞城、丰县、单县、沛县等地,沉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44年9月16日,部队在河南虞城县耿苏楼对日作战中,杨群起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5岁。”
“大家看这张照片里面的纪念碑是抗战胜利后当地群众自发为杨群起烈士刻石撰记的证明,并将挽联刻于碑文两侧:‘抗日七八年杀身成仁堪称救国烈士,鏖战千百次舍生取义无愧民族英雄’。”台下的同学们纷纷凑向前瞻仰学习,眼神里满是崇敬,当讲到“杨群起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5岁”时,不少同学红了眼眶。
魏庙学校关工委主任王工恩表示,比起课本上的文字,本土英烈的故事更贴近学生生活,能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英雄就在身边。而学生主动分享感悟的过程,更是将红色精神从“入耳”转化为“入心”,让思政教育真正走进了青少年心里。
据了解,砀山县曹庄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后续将持续挖掘本镇红色资源,整理更多本土英烈事迹,通过“思政课+英烈故事”的丰富形式,让红色教育常态化、本土化,引导青少年在铭记历史中传承精神,在感悟思考中坚定理想,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窦永贺 张建军)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