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每日一快报 > 正文

安徽砀山:三产融合“科技梨” 产销两旺助增收

时间:2025-10-14 10:58:11

  金秋时节,梨果飘香。在砀山县黄河故道两岸,25万亩酥梨闪着金黄的光泽,香甜诱人,正是酥梨集中采摘销售的黄金时期,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忙碌的销售气氛。

  砀山县素有“世界梨都”“中国酥梨之乡”的美誉,拥有近百万亩连片生态果园,年产砀山酥梨、早熟梨、黄桃、油桃、苹果、葡萄等各类水果约170万吨。

  砀山酥梨硕果累累

  近年来,砀山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禀赋,促进水果种植、加工和销售等“三产融合”,持续优化酥梨品质。种植的梨子果品优、果质佳,吸引订单纷至沓来,实现“种好果、卖高价”,增加水果的附加值,形成产销两旺的好局面。

  科技赋能种好梨

  在位于砀山县玄庙镇镇域内的安徽农垦集团砀山果园场梨园里,色泽鲜亮的酥梨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果园场职工杨亚琳和家人正在采摘成熟的酥梨,经过分拣、包装、装箱,通过快递把梨子直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我家的酥梨水分足、糖度高、特别甜,很受消费者的青睐。”杨亚琳高兴地说。

  “砀山酥梨品质越来越好、品味越来越甜,得益于科技的保障!”砀山果园场副总经理王剑亮说,“我们建设‘砀山酥梨第一园’,扎实推进梨园现代化改造升级,让梨园管理更科学高效,不断提升酥梨品质,赢得市场信赖,有效促进果农稳定增收。”

  砀山果园场梨园里的智能化设备

  据悉,砀山县水果产业突出科技支撑,加强与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推动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开展酥梨生产技术指导、难题攻关,促进酥梨生产优质、安全;突出绿色栽培,实施梨园水肥一体化精准投入和防霜冻示范升级工程,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应用,全县绿色防控覆盖率达80%以上。

  同时,该县突出数字赋能,以“砀山酥梨第一园”“一号梨园”为核心,打造万余亩数字果园,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25个,完成智能灌溉、低温预警、田间水肥管理等智慧管控模型,果园“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与监测工程有效运行,实现自动化控制、规范化作业、精细化生产,目前建成数字农业示范基地56个,覆盖面积30余万亩。

  电商直播销售忙

  看着树上黄澄澄的大酥梨,果园场职工杨亚琳打开手机,架好支架,在梨园里开始了一天的直播。

  “砀山县是酥梨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砀山酥梨是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在酥梨熟透了,咬上一口,甘甜多汁,酥脆可口,快带回家尝一尝吧。”直播现场,杨亚琳大声“吆喝”,向网友介绍砀山酥梨的生长环境、口感特点和种植过程,并与直播间观众积极互动,吸引网友关注,纷纷下单。

  “用‘电商+直播’的方式,我家的酥梨已销售了绝大部分。”杨亚琳说。她家承包了10亩梨园,亩产酥梨6000斤左右,以每斤3元的价格电商销售,去掉水果包装、快递运费等成本,一亩梨园纯收入1万多块钱。

  砀山果农在梨园里直播销售酥梨

  “小小一方屏,拓开大市场。通过‘电商+直播’销售,我县实现了传统农业数字化销售升级,让砀山酥梨走向全国各地。”砀山县商务局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县已拥有电商企业3500多家,网店、微商6万多家,约15万人从事电商、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年网上交易额超过70亿元。

  酥梨自采引客来

  除了电商直播销售外,还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自采酥梨。

  “50年前我从蚌埠市下乡在这里劳动,度过了7年艰苦的生活,成为一生难忘的记忆。”在砀山果园场知青文化馆里,75岁的老知青吴继保欣赏以前劳动的老照片,观看以前管理梨树的老农具,回忆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外地老知青在砀山果园场知青文化馆前合影留念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合肥、蚌埠等地知青上山下乡,为砀山果园场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砀山果园场工会主席王建岭说,“他们退休后,每年春天梨花盛开和秋季酥梨成熟时,都会来这里游玩,赏梨花、品酥梨,回忆以前的时光。”

  老知青参观知青文化馆

  砀山果园场发展“农旅融合”,建设知青文化馆,在梨园里修建观光步道,吸引老知青和外地游客春来赏花、秋季采梨、品尝梨膏、逛知青文化馆、购买水果加工品,把“水果丰收”变成能看、能玩、能吃、能体验的事儿,让老梨园既保住“老味道”、又翻出“新花样”。

  分级销售价更高

  为提高酥梨鲜销的价格,砀山县果农往往采取分级方法,根据各地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喜好,提供不同重量的酥梨。

  在果园场的水果分拣包装中心,工人们有序对酥梨进行分拣、称重、包装,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目前装箱的酥梨主要是发往上海、合肥、杭州等城市商超,每天都有客商来验货订货,一天的发货量大概是在5万斤左右。”水果分拣包装中心负责人徐迪仔细查看果品质量、严把品控关,确保每颗酥梨都新鲜送达消费者手中。

  果农利用选果机分拣酥梨

  “这里的梨质量相当好,皮薄肉厚核小,非常受消费者欢迎。我在砀山果园场收梨大概有六七年了,主要是发往合肥、芜湖,大概每天销量两万斤左右。”看着黄澄澄的酥梨,外地收购商徐超非常满意。

  砀山县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不仅拓宽了酥梨销售渠道,让消费者品尝到新鲜美味,更给果农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冷链锁鲜好储存

  为避免酥梨集中上市,砀山果农还采取冷库储存、延期销售的方式,储存冷藏酥梨35%,延长酥梨上市时间,稳定酥梨的市场价格。

  在砀山果园场水果分拣包装中心,工人对酥梨进行分拣后,按照每个8两以上、6至8两、6两以下三个级别分别装箱,送入水果冷库储存,根据市场价格适时销售。

  “冷库常年保持0℃至5℃的温度,最长能存到来年的五六月份,拿出来冰凉凉的,口感清甜,甚至比新鲜梨更好吃。”徐迪说,“现在酥梨价格较低,储存到春节前后,每斤能多卖三四毛钱。”

  该县完善的冷链设施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酥梨,也解决了农产品集中上市销售难题。2023年,砀山县成功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该县目前已构建起“县级枢纽+乡镇节点+村级网点”的三级冷链网络体系,12个重点产果乡镇均建设了预冷处理中心,200余个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起了小型冷藏库,冷藏水果库容在30万吨左右,冷链覆盖“最后一公里”。

  加工销售更长久

  “果园场水果核心种植面积有3万多亩,大多是连片的标准化梨园,还种植了一些早熟梨和黄桃。”砀山果园场党委书记杨志猛说。

  砀山县的水果加工品

  为拉长酥梨的销售期,砀山县大力发展水果加工业,围绕酥梨加工“做文章”,做成梨膏、梨干、小吊梨汤、梨酒等,延长了水果产业链条,提升了水果的附加值。

  目前,砀山县酥梨产量的30%用于产品深加工,梨产品品类较为齐全,既有梨罐头、梨汁、梨膏、梨酒、果干等传统深加工产品,又有小吊梨汤、银耳炖梨、烤梨等预制菜产品,还有润肺膏、制药果胶、熊果苷、梨多酚等高端药用保健产品。

  汇源集团、宿州科技食品等水果加工头部企业均落户砀山,加工水平稳居全国前列。据悉,砀山县拥有规模以上水果加工企业75家,年加工能力120万吨,其中全县酥梨年加工产能达70万吨,产值占梨全产业链产值的45.6%,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加拿大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三提一扩”绘蓝图

  近年来,砀山县以酥梨产业为核心抓手,通过全链条升级、多业态融合,走出一条特色产业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砀山酥梨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品牌价值达190.46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120亿元,带动20万人就业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我们将围绕砀山酥梨提质增效做文章,主要走‘三提一扩’的路子。”砀山果园场党委书记杨志猛为果园场水果产业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一是提品质,继续推广智慧农业,比如用无人机打药、传感器测土壤湿度,让每颗梨的品质更稳定;二是提附加值,研发更多深加工新品,比如梨味糕点、梨汁饮料,把“梨产品”做成“梨文创”;三是提名气,依托知青文化园和“砀山酥梨第一园”,发展“采摘游”“梨文化节”,让游客来砀山不仅能吃梨,还能体验梨文化;最后是扩渠道,除了现在的电商直播,还要和大型商超、社区团购合作,让砀山酥梨走进更多家庭,把“世界梨都”招牌擦得更亮,助力乡村振兴。(李艳龙)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