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午后,久违的阳光透过埇桥区福利院的玻璃窗,洒在活动室的地板上,暖意融融。室内,30多名孩子围着8面崭新的“威风锣鼓”雀跃不已,小手不时触碰鼓面,眼神里满是期待。当志愿者们逐一帮孩子将红彤彤的腰鼓挎在腰间时,10岁的乐乐(化名)忍不住用手掌拍了拍硕大的鼓面,清脆响亮的鼓声让他一惊,旋即又兴奋地跳了起来。

“孩子们,这是专门给你们定制的鼓,以后就是你们的了!”埇桥区传递温情志愿服务队队长孙应伟话音刚落,10多名志愿者便忙着分发鼓槌。
据他介绍,这份“惊喜”源于今年中秋节的一次相遇——志愿者们与孩子一起吃蛋糕,品尝月饼,为增强节日气氛,当时服务队艺术团为孩子表演“威风锣鼓”,鼓点刚落,孩子们就围在鼓边不愿走,有孩子拿起鼓槌模仿着敲打的动作,眼神发亮。“你们是不是也想学敲鼓?”志愿者张丽随口一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出“想!”,那声回应让在场志愿者记在了心里。
“得选适合孩子的鼓才行。”孙应伟说,团队随后多次讨论,结合福利院孩子的年龄特点,特意定制了中型“威风锣鼓”和轻便腰鼓,既保证音质,又方便孩子握持挥舞。当天,艺术团辅导员张丽主动承担起教学任务,她蹲下身,握着9岁女孩琪琪(化名)的手,手把手教她握槌姿势:“手腕放松,像这样跟着节奏往下落,对,就是这个感觉!”

近两个小时的排练中,活动室里的鼓点从杂乱逐渐变得整齐。当《梦想家》的节奏响起时,孩子们跟着张丽的指令,有的敲大鼓、有的打腰鼓,虽然动作还有些生涩,但每个孩子都昂着头,脸上挂着认真的神情。“你看小宇(化名),刚才还紧张得不敢抬手,现在都能跟上节奏了!”张丽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笑着指向角落里的男孩,“其实孩子非常有天赋,他们缺的不是能力,是陪伴和让他们快乐的机会。”
“陪伴得共情,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孙应伟望着孩子们的身影说,当天不仅是送鼓、教鼓,更是陪孩子过周末——排练间隙,志愿者还和孩子交流互动,大家的欢声笑语在福利院回荡。
据了解,这支志愿服务队与埇桥区福利院已相伴多年:端午节陪孩子包粽子,粽叶裹着糯米香;儿童节带孩子做手工,彩纸折出小风车;累计捐赠4万余元的奶粉、衣物等物资,成了福利院的“常客”。“他们是用心、用情在关心孩子,现在不少孩子都喊志愿者‘爸爸’‘妈妈’。”福利院负责人王琪说,明年春节,福利院计划让孩子们带着新排练的“威风锣鼓”节目登台,“用孩子的鼓声,回报志愿者的温暖。”
夕阳西下时,排练结束,孩子们却舍不得放下鼓槌,拉着志愿者的衣角问:“叔叔阿姨,你们下次什么时候来和我们一起敲鼓呀?”“很快就来!”志愿者的承诺,伴着余温未散的鼓韵,留在了这个温暖的午后。(曹杰)
来源:中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