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宿州市政府新闻办在市规划馆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宿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正源,宿州市生态环境局固废中心副主任凌冬到会,向大家介绍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一、工作推进扎实有序,顶层设计日臻完善
自国家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全力推进,并连续两年将此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凝聚了广泛的创建合力。作为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谋划实施路径,组织编制并印发了《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全市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二、重点领域成效显著,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坚持系统思维,实行清单化管理和全流程监管,致力于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和环境风险管控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无废”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相关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摸清底数,夯实管理基础。动态更新全市固体废物清单,全面掌握重点产废单位、利用处置设施及历史堆存场所情况。
二是明确责任,确保任务落地。制定并动态更新任务与责任清单,确保各项治理目标、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清晰明确。
三是公开信息,引导社会监督。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上年度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与监督权。
四是强化执法,提升监管效能。将一般工业固废纳入日常环境监管体系,每年对重点单位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全市各类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具体到各领域,将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是一般固废方面: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33.38万吨,综合利用量725.75万吨,综合利用率98.48%;累计贮存量10.58万吨,较上年降低25.1%。
二是农业固废方面: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963.5万吨,综合利用率97.9%;畜禽粪污年产生量1269.92万吨,综合利用率94.02%;废弃农用薄膜回收量1.78万吨,回收率90.57%;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量891吨,回收率84%。
三是生活垃圾方面: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年产生量130.13万吨,其中,城市生活垃圾62.76万吨,农村生活垃圾67.37万吨,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
四是建筑垃圾方面:围绕源头减量、分类处理、消纳设施、场所布局等方面,组织编制了全市建筑垃圾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全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91.7万吨,资源化利用量46.1万吨,工程渣土产生量67.8万吨,资源化利用量24.2万吨;装修垃圾产生量8.7万吨,资源化利用量8.3万吨。
五是危险废物方面:上年度全市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产生量8.57万吨,利用量0.93万吨,利用率为11.27%,处置量7.32万吨,处置率为88.73%;医疗废物产生量2534吨,处置量2534吨,无害化处置率100%。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考核连续多年为A档次,位居全省前列。
三、锚定未来持续发力,共建共享“无废”宿州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一步,将重点从以下三方面持续推进:
一是完善体系,示范引领。健全任务、责任、项目“三张清单”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无废细胞”工程,广泛创建“无废医院”“无废社区”“无废企业”“无废学校”,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宿州特色的示范项目。
二是强化能力,补齐短板。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探索符合宿州市实际的建设模式。同时,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补齐基础设施与治理体系短板,全面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
三是广泛宣传,凝聚共识。创新宣传形式,制作一批高质量的宣传海报和视频短片,生动讲好“无废”故事。结合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积极实践的良好氛围。
来源:中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