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天门镇白姜迎来采收期。8月29日,在天门镇兴化村嘟嘟家庭农场的姜田里,放眼望去,绿油油的姜叶随风摇曳,工人们正忙着起姜、剪枝、装袋,忙得热火朝天,空气中弥漫着生姜特有的辛香。
“今年气候适宜,加上良好的管理,白姜长势特别喜人,产量和品质都比往年好一些。”农场负责人王相春抹了把汗,笑着告诉记者,“今年我共种植了30亩的生姜,亩产量约2500斤,预估今年的总收入能超过60万元。”
在采访的间隙,王相春又接到了一个订购200斤成品姜的电话。“咱们的姜口碑好,顾客都很信任,回头客和朋友介绍的居多,有的顾客甚至专门开车到田里自己采收,同时我们也提供定点和线上销售,目前生姜的价格是13元一斤,虽然不便宜,但是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不远处,一台挖机正在平整土地,“就目前来看,预计明年我还会继续种植30多亩生姜,希望有更好的收成,也能带动更多村民就业。”王相春说,现在他姜田里大概有15名村民在采收,日工资大概是120—150元,这也是村民增收的渠道之一。
与此同时,位于天门镇的铜陵拓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也是一派火热景象。院子里晾晒着腌制好的生姜,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有序地进行洗净、去皮、腌制、切配和包装等工序,浓郁的姜香充盈整个车间。
“去年这里试种30亩成功之后,今年在双龙村和天门村核心产区扩种到了200亩。”公司负责人黄宏保介绍,他们坚持有机种植,不用农药和除草剂,加工过程零添加,还注册了多个商标,全力打造让消费者放心的优质白姜品牌。
谈起在天门种植生姜的缘由,黄宏保乐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本我们一直在胥坝从事传统农业种植,市场比较单一,经济效益也不高,而转型白姜种植以来,收益提高了不少。以前种小麦,每亩产值有1000元,现在的白姜每亩产量可达1500斤,产值更是高达2万元,收益直接翻了几番。”
“今年,我们从8月20日开始采收,预计会持续到10月中旬。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销售,产品根本不愁销路,能确保生姜生产出来就能销售出去。在生姜种植和加工方面,一年下来可带动30多名村民就业,共支付工资约100万元。”黄宏保表示,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2023年,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了其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天门镇作为白姜的核心产区,积极整合资源,推动白姜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今年全镇种植生姜5500余亩,涌现出了72家种植大户,共有11家加工厂,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培育了100亩大棚生姜,建设97平方米的保种育种基地。
“我们正全力做好服务保障,让姜农安心种植、放心销售。”天门镇副镇长张璐表示,为助力姜农销售,天门镇政府多措并举为有需要的农户办理314个销售证,组织参与全市直销活动;创新推出线上直销渠道,通过镇办供销社新媒体账号“天门姜志”开展直播推介;更与邮政、顺丰合作,为姜农争取寄递优惠,降低物流成本。(通讯员 孙敏 吴彬儿)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