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速报 > 正文

义安区民政局三级联动织牢社会救助网

时间:2025-10-16 17:37:28

  “为我们减轻了很多的负担,以前的状况太心焦了,非常感谢党和政府。”近日,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上门回访时,特困救助对象章大爷如是说道。

  章大爷户籍为义安区胥坝乡,今年62岁,老伴无业。“突发情况让自己感到很脆弱。”说起经历的挫折,章大爷神情有些拘束:右腿在小时候遭受多次创伤,章大爷的左腿近些年又患上关节炎,被鉴定为肢体残疾三级。他说,身为顶梁柱,家庭经济来源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的务工收入,原本家里的生活还能勉强过得去。

  十五年之前,儿子患上精神疾病。为给孩子看病治疗,章大爷拖家带口来到老县城,一边在服装厂务工,一边带儿子四处求医问诊。他说:“孩子被鉴定为精神残疾二级,今年三十多岁了,目前的状况没有太大波动。”而章大爷自己三年前被检查出冠心病,一个个的意外让他的家庭雪上加霜。

  治疗冠心病一段时间后,身体状况有些好转,章大爷试着回到服装厂做一些简单的零工。“没有几天,病情恶化了,就回家休养。待业到现在将近两年。自己和老伴六十多岁了,一家三口都没有了劳动能力。”章大爷说道:“虽然有低保,但是生活依然困难。”

  章大爷户籍所在村的工作人员今年在入户摸排时发现,章大爷这一户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收集好身份证、残疾证、病历等材料后,工作人员协助章大爷整户提交特困人员认定申请。仅5个工作日,章大爷的申请就通过审核。次月拿到特困供养补助时,章大爷如释重负地说:“现在每个月拿到的补助比之前多了两千元。整个的申请过程都是乡里和村里帮忙跑办代办的。”

  胥坝乡民生办主任朱海标说道:“摸排过程中,我们仔细了解核对低收入家庭的成员结构、健康状况、收入来源、监护情况等。”对于重病、重度残疾的低保对象,重点核查是否符合“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对未成年低保对象,则核查其父母是否存在重病、重度残疾、失踪、服刑等情况。

  章大爷的纾困解难,得益于区民政局建立的“主动发现”三级联动机制:区民政局主要依托“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预警的潜在困难群体(如新办残疾证、近期大额刚性支出、失业等人员)信息,组织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等政策宣讲队,赴乡镇(办)讲解认定标准、申报流程及所需材料,并对低收入对象按照年龄、残疾等级、残疾类别等信息进行初筛;村(社区)入户摸排低收入人口,因病、因残支出大,因失业收入降低等对象,以及未及时了解相关救助政策的人员等,收集家庭成员相关材料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全程帮办代办;乡镇(办)根据核算结果合理调整保障对象、保障类别、补助水平,及时向群众反馈结果。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区民政局通过购买服务,为救助对象提供送医送药、助餐助浴、照料护理等服务。章大爷和儿子鉴定为全护理,其配偶鉴定为半护理。

  为了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到每一户困难家庭,区民政局建立了“摸排、申报、跟踪、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区民政局已为509人办理低保、184人办理特困供养、4人办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姚成东说:“下一步,区民政局常态化组织摸排低收入家庭情况,每月开展动态排查,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织牢织密社会救助网。”(通讯员 盛诚俊 查黄道)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