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速报 > 正文

三色绘就振兴卷 江心洲头起宏图

时间:2025-10-23 12:36:50

  长江环抱的江心洲上,白鹭掠过千亩农田,牛歌萦绕滨江绿道,敬老食堂飘出饭菜香。在义安区老洲乡这片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党建红”引领治理效能,“生态绿”激活产业活力,“文化墨”涵养民生温度,三色交织晕染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党建红:治理末梢的“红色引擎”

  “以前办事找不着头绪,现在党员网格员主动上门,难题解决得又快又好。”成德村村民的感慨,道出了老洲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效。作为省文明村镇,该乡以“党建红”为笔,在4个行政村绘制出精细化治理图谱。

  光辉村的“信用超市”里,村民凭文明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场景已成常态。通过《乡风文明积分管理办法》构建的“基础积分+奖励积分”体系,将志愿服务、诚信经营等纳入考评,让“文明值”变成“实在惠”,仅2024年就有300余人次通过积分兑换获得物资支持。乡政府驻地的“信用一条街”更具特色,24家商铺挂上标注信用等级的橘色店招,“党建信用”主题标语与党建大道打卡点相映成趣,形成“亮信用、比服务、树新风”的经营氛围,获评“诚信经营示范店”的商户成为群众信赖的消费标杆。

  从“党员带头干”到“群众跟着上”,老洲乡将党建力量嵌入治理末梢,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凝聚“五老”人员、乡土人才等力量,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治理目标。

  生态绿:产业融合的“绿色答卷”

  “这片丝瓜地不仅产菜,还能吸引游客体验采摘,一亩地能多挣好几千!”光辉村菜农的笑容里,藏着老洲乡“生态+产业”的发展密码。作为国家无公害蔬菜产地,该乡1500亩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年产各类蔬菜万吨,“老洲蔬菜”品牌享誉铜陵。

  为守护“菜篮子”的品质根基,老洲乡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丝瓜品种试验,3个优化品种既保本土风味又提产量品质,让“土疙瘩”真正变成“金宝贝”。在蔬菜产业基础上,农文旅融合的“绿色经济”正在崛起:洲头太阳岛的白银沙滩与意杨林构成“铜陵马尔代夫”,“江畔林樾”农家乐将自产蔬菜端上游客餐桌,农耕体验区让孩子们亲近自然;风筝文化旅游季上,风筝与草地音乐共鸣,主题市集里的农特产品让游客满载而归,形成“春赏风筝、夏品瓜果、秋观江景、冬觅年味”的四季业态。

  生态保护为产业发展护航。该乡构建长江禁捕“机防+人防”立体巡查体系,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从“脏乱差”到“洁齐美”的蜕变,让江堤湖畔的“白鹭翩跹”成为常态,省生态乡镇、森林城镇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什么特产啰,出和平啰,什么花生啰,口感香哟……”省级非遗“铜陵牛歌”的悠扬曲调,在老洲乡的文化广场上回荡。作为1958年获评的“全国文化之乡”,该乡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活力,改编的《乡风文明赞》等作品,将党的政策与家乡变化唱进群众心里。

  文化传承与民生关怀交织成温暖图景。成德村日间照料中心里,志愿者正为潘素兰奶奶送餐上门。这个投资40万元建成的“敬老食堂”,不仅提供集中就餐、节日团圆宴,还为失能老人送餐到家,配套的家政、健康服务让老年群体倍感温暖,更荣获“安徽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项目”荣誉称号。从乡村文化旅游艺术季到“四季村晚”,从“最美庭院”评选到视频号里的“老洲印象”,文化活动让乡风文明深入人心。

  三色交织,万象更新。老洲乡以党建红定向领航,以生态绿夯实根基,以文化墨涵养温度,在江心洲上书写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振兴答卷。(通讯员 徐凤霞)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