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乡村新经济 > 正文

“静资源”变身“动资产”

时间:2025-07-21 15:54:23

七月,骄阳似火。被誉为“寒地香米之乡”的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处处生机盎然,乡镇、村屯里的一块块小菜园,果蔬飘香。

过去,这些小菜园所产蔬菜主要自给自足。近几年,随着城镇化推进,作为绥化市唯一市辖区,北林区乡镇的农村人口陆续进城,或外出务工,大量小菜园被闲置。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发展“庭院经济”,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何盘活利用这些闲置的小菜园,让这些“静资源”转化为“动资产”?北林区蹚出了一条新路径。

“我们充分挖掘自身区位优势、民族特色,大力推动‘我在北林有亩黑土地’小菜园开发利用工作,有力推进闲置土地‘微利用’、群众菜园‘微生态’、人居环境‘微美化’、集体经济‘微创收’,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北林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亚静说。

“今天带大家看看我家的小园柿子,酸甜可口、肉厚汁多,绿色食品健康又好吃。茄子、豆角也应有尽有,想吃的赶快下单吧!”在北林区永安满族镇永安村,夹杂着一口广东潮汕话的外地儿媳妇周周与婆婆李洪伟热情洋溢地开着直播,订单纷至沓来,翠绿的菜园和红火的销售,映照出“庭院经济+直播电商”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两年前,我跟随丈夫回到他的老家,品尝到这里的香米和蔬菜后,发现味道确实不错。想到我老家潮汕有不少人喜欢东北的特色物产,于是萌生了利用电商发展小菜园的想法。”周周一边打包快递一边介绍。

盛夏时节,打包室内,周周与工人将一箱箱精心包装的北林区农特产品整齐码放,宛如一座座“小山”,永安香瓜、西红柿、豆角、茄子装满包裹。

“直播间里回头客有很多,大家都非常认可这些蔬菜和香米,一传十、十传百,订单量不断上升。”周周说。

成排的茄子、辣椒、黄瓜惹人喜爱,与不远处的反季节蔬菜大棚遥相呼应。与周周一同发起小菜园的村民张雷介绍,前后院一共1亩多地,屋后的废弃地上建了4栋蔬菜大棚。同时,村里20余户农户一同为其供应菜园里的蔬菜,为了让一些特殊瓜菜提前上市还扩建了6栋棚室,并且与太平川镇的一家米企达成了长期供应“北林香米”的约定,实现“菜+饭”共同组合。

“直播间每天的订单量稳定在几百单,最高峰时仅香瓜一个单品就售出了700多单。我们还从周边农户手中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符合标准的小园果蔬,这样一来不仅保障了货源,也带动了附近村民增收。”张雷说。

提起直播电商带来的变化,为其供货的村民李洪峰难掩激动之情,“以前种菜园,吃不完的只能拿到集市上卖几个零花钱。现在可不一样了,不出家门就能卖,而且售价比市场高很多,菜园的收入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除此之外,每到采摘旺季,附近的农户都会来周周家打零工,有的负责采摘、有的负责打包装货,用工多时一天几十人。

“能够在家门口增加一份收入,一个月下来也能添补不少家用,我很满意。”村民蒋宝玲开心地说。

“希望今后能够持续将‘庭院经济+直播电商’这一模式复制下去,带动更多农民、更多村屯、更多菜园参与进来,共同助力家乡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并品尝到我们家乡的丰富物产。”谈及未来规划,张雷说。

“庭院经济+直播电商”只是永安满族镇的一个缩影。今年这个镇通过技术支持、镇村扶持、基层配套等灵活手段,打造了正黄四村“精品小菜园区”,共整理小菜园50处,年户均增加收入2000余元。

微风拂过,稻香扑鼻,憨态可掬的卡通动画木偶,小桥流水,稻浪翻滚,演绎着滨北正大农业集团稻田公园的别致之美。

正大农业稻田公园是几年前该集团在双河镇西南村投资打造的农业体验观光AAA级景区,以研学、稻田游玩观光、民俗、民宿、东北特色美食为主的稻田文化公园,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左右。

“稻田公园建了以后,我们为其提供用工的同时,还提供小菜园的特色果蔬,村民不仅在景区务工赚钱,小菜园还能增加一部分收入。”西南村党总支书记刘立威说。

香喷喷的农家铁锅炖,时令蔬菜沙拉……这些美味的背后是地产小菜园的特殊馈赠。

“除了公园自产棚室蔬菜,我们还在西南村定制了10多种本土本味的果蔬,外地游客既能品尝到绿色健康的东西,还能亲身体验采摘的乐趣。”正大农业集团负责人任秀波说。

走进西南村,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曾经闲置的庭院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备受关注的生态小菜园,“旅游+庭院”让游客感受着农村采摘乐趣。

“大家在城里生活节奏比较快,周末来到这里既可以游玩还可以来田园采摘,放松心情,也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吃一些果蔬,特别好!”游客刘杨手里拿着红彤彤的西红柿说。

今年,该村深度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稻田公园AAA级旅游景点为“背书”,西南村先后整合出94个闲置小菜园,并精心规划推出“寻味西南 梦归田园”小菜园定制活动。

“我们提供自营、半托管和全托管三种灵活模式,在这里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种植方式。”刘立威说。

如今,西南村小菜园已成为“网红打卡地”,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增收9万元,带动村民劳务收入3.9万元。

近年来,北林区积极探索“小菜园+文旅”“小菜园+乡村休闲旅游”“小菜园+康养”“小菜园+电商”等融合发展路径,融入地域民族文化元素,开发创意体验活动,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定制农产品附加值,全区整合了2019个小菜园,已成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驱动器”。


(责任编辑:梁木)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