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肥料还可以,比外面便宜得多……”
7月20日,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将军镇阳坪村为农服务中心正式开业,折扣优惠、满额送礼等福利吸引了众多周边农户前来订购,当天现场预定销售化肥60吨。这是该村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能人参与集体经济经营的开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
图为揭牌仪式。
今年5月,洪雅县供销社、阳坪村经济联合社、全村种养殖大户共同出资成立了阳坪村供销社。而阳坪村为农服务中心运营后,将作为阳坪供销社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三农”的关键载体。
“既能提供便捷的购销渠道和贴心的农技服务,又盘活了闲置资源,还能反哺村集体。”阳坪村党委书记、村主任余光伦介绍,阳坪村为农服务中心运营场所由老阳坪村委会办公室改建而成,管理人员是本村致富带头人,盈利将用于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和发展村内公益事业,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图为开业运营现场。
2024年,阳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然而,看似不错的成绩背后,阳坪村的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运营却面临着来源单一,仅靠项目资金分红和闲置资产出租,缺乏经营性收益,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
如何打破这一僵局?“支部领路、能人领跑、集体增收、群众受益” 成为阳坪村的破局之道。
今年年初,阳坪村积极探索 “党建+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产业发展党支部”,吸纳30多个种养殖大户组建了茶叶、水果、粮蔬、养殖、农机、销售等六支产业服务队,覆盖了全村主要业态。现在,他们既是村供销社的股东,也是为农服务中心的骨干技术力量。
要发展,既要“聚内力”,也要“取真经”。今年2月,阳坪村组织党员、村民代表、种植大户,先后前往眉山天府新区锦江镇象耳村、东坡区多悦镇正山口村、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等地学习。这些村在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运营方面早已是红红火火。通过实地看、仔细比,阳坪村人找到了差距,坚定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决心。
图为村民现场订购肥料。
但别人的成功经验并非“拿来就能用”,还需“就地改造”。阳坪村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出了丘区、坝区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
在丘区,从降低农资成本、提升技术服务、畅通销售渠道着手,促进茶叶、水果等产业减支提质增效;在坝区,则探索培育蔬菜种植新业态,带动村民就地务工,实现增收致富。今年4月初,阳坪村便与四川菜篮子生态农业集团达成合作意向,试种“订单蔬菜”,继而带动村民自种,通过畅通销路降低风险。
“买农资更实惠,水果、蔬菜能找到更多销路,运营好了还有分红,是件大好事!”今年年初,种植大户伍春琪盘算着在70多亩流转土地里种植蔬菜,但思路还不够成熟。因看好发展模式,他踊跃报名成为村供销社的第一批股东,后来又加入了粮蔬服务队。看到村里“为农服务中心”正式运营,他对发展产业有了更大信心。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阳坪村以“支部领路+能人领跑”的模式,成功激活了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
“为农服务中心的开业运营,成功拓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面向未来,余光伦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挥‘产业发展党支部’和六支‘产业服务队’的效能,培育一支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村民提供‘供、耕、种、管、收、销’全链条服务,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魏兰 刘晓静 文/图)
(责任编辑:梁木)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