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乡村新经济 > 正文

全链条守护枸杞产业质量安全

时间:2025-07-29 11:30:06

枸杞,是中国传统药食同源的滋补佳品。宁夏作为枸杞的主产区之一,始终将枸杞产业视为最具地方优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近年来,宁夏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链条守护枸杞产业的质量安全,推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红色名片”。如今,枸杞在宁夏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物流升级:鲜果48小时直达全国餐桌

七月,宁夏枸杞进入成熟采摘季,鲜果缀满枝头,颗颗鲜甜饱满。在国家级中宁枸杞市场内,一派繁忙景象。在顺丰枸杞鲜果分拣专区,分拣工人们熟练地分拣着枸杞鲜果,仔细挑出瑕疵果,将饱满的枸杞放入特制保鲜礼盒。智能流水线上,自动称重、真空封装、冷链贴标等工序一气呵成。这些来自塞上江南的枸杞鲜果将通过航空运输,快速发往全国各地,在48小时内抵达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餐桌。

中宁县作为“中国枸杞之乡”,其枸杞鲜果虽以天然品质备受青睐,却长期受困于赏味期短(保鲜黄金期仅20余天)导致的“运不出、送不快、难保鲜”产业发展瓶颈。今年,顺丰速运(宁夏)有限公司聚焦产地端、销售端、运输端全面升级物流服务,助力中宁枸杞鲜果加速走向全国。目前,顺丰已与县域内太阳梁乡、吴桥村等核心种植基地建立合作,建立了涵盖采摘、分拣、包装的标准化流程,并整合散户资源保障稳定供应。“今年基地种植近200亩枸杞,自6月4日头茬枸杞鲜果开采以来,已通过顺丰发出8000余斤枸杞鲜果。”吴桥村枸杞种植基地负责人楚红娇说。

为了实现枸杞鲜果从枝头到餐桌的极速送达,宁夏不仅在物流服务上全面升级,更在锁鲜技术领域持续突破。比如顺丰速运在包装环节创新推出四重防护包装体系:食品级吸塑盒稳固固定果体,无纺布冰袋快速降温,升级版泡沫箱保温性能提升35%,箱体夹层植入控温冰袋,全方位保障枸杞鲜果的新鲜度。同时,为确保品质与新鲜度,位于宁夏核心产区的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瑞源”)每日清晨5点开始采摘,并在技术上做了迭代升级,在低温、真空、短时状态下制干,第一时间锁住鲜果营养。

生物防治:“以虫治虫”护绿色安全

枸杞是宁夏独具特色的“红色名片”,但因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蚜虫、蓟马等小型害虫常年滋生,防治难度极大。近年来,随着气候变迁和种植模式调整,害虫的抗药性显著增强。如何找到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成为种植者最头疼的问题。

2021年,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嘉团队锚定枸杞蚜虫的优势天敌——粗脊蚜茧蜂,在百瑞源基地开展试验,历经近3年研究,数据显示,粗脊蚜茧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超过80%,且对棉蚜、桃蚜等其他作物害虫同样有效。

为推动这一技术落地,2024年11月,百瑞源成立宁夏枸杞生防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农林科学院天敌昆虫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达成合作协议,实现“科研团队+企业”的紧密联动。同年12月17日,总投资1013万元、面积3200平方米的宁夏有害生物生防天敌扩繁基地在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建成。该基地是农业农村部植物保护提升项目,集天敌扩繁、储存、运输、释放等功能于一体,填补了宁夏天敌昆虫产业化生产的空白。

“一只粗脊蚜茧蜂可寄生200多头蚜虫,但人工扩繁仍需攻克多道技术难关。”宁夏枸杞生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平晋介绍,历经多年攻关,百瑞源联合宁夏农林科学院植保所何嘉团队,成功开发出“效果好、用得起”的天敌产品。目前,基地已试产并投放第一批160万头粗脊蚜茧蜂,覆盖百瑞源贺兰山基地、周边地区及区外蔬菜大棚。今年,首次规模化生产的1600万头粗脊蚜茧蜂正在繁育,目标覆盖1万亩枸杞种植基地。

溯源体系:筑牢品质信任之基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宁夏枸杞产品溯源体系也日益完善。在中宁县,种植户李天明指着枸杞园中刚安装好的智能红外网络球机说:“看,这是政府免费给我们安装的。等投入使用后,它不仅能实时记录枸杞的生长情况,还能让消费者直接查看我们的种植过程。”

为进一步强化中宁枸杞金字招牌,树立更强的品牌认知度,中卫移动和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局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了中宁枸杞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这一平台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为中宁枸杞增添了品质标签。

在购买层面,普通消费者该如何挑选可信赖的枸杞产品?带着这一疑问,记者走进了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以我们的产品为例,我们正在枸杞包装上推行溯源二维码,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看到种植基地、加工企业、检测报告等相关信息,明明白白消费。”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向峰拿过一袋贴有“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溯源码”的枸杞产品向记者展示。

据了解,为加强“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使用管理,提高宁夏枸杞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目前共授权规范使用“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34家、“中宁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83家,同时推动授标企业接入溯源平台,授标企业的700余款产品实现了生产信息可追溯。

政策支持:拓宽品牌发展之路

政策支持和品牌建设也是提升枸杞质量安全的关键举措。宁夏系统化、全方位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通过举办枸杞产业博览会、设立品牌运营中心等方式,着力从多个维度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枸杞企业和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加速产业现代化进程,宁夏于2024年创新实施省级领导包抓机制,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推动77项重点任务及“十件大事”落地。为夯实产业根基,宁夏聚焦“种植端”提质增效,使枸杞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

中宁县作为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中宁枸杞也是唯一被载入药典的枸杞。近年来,中宁县深入实施枸杞产业“六大工程”,全力构建现代枸杞“四大体系”,突出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全面推广“良种+良机+良法”配套栽培技术,建成千亩以上标准化示范园区17个、自治区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3个,获得HACCP、GAP等各类认证106个,创新推出枸杞口红等精深加工产品10大类120余种,加工转化率达37.8%。中宁枸杞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26亿元,品牌价值突破205亿元。

在品牌推广方面,立足“宁夏枸杞贵在道地,中宁枸杞道地珍品”的独特优势,实现产业升级还需深挖枸杞中药上品文化,持续推新品、做实功,讲好品牌故事。“中宁县充分利用‘地域品牌+企业商标品牌’的运营模式,将地理标志品牌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品牌相结合,共同打造了宁夏红、早康等70余个自主品牌。通过深入挖掘枸杞的历史渊源和品牌故事,制作宣传片、编印相关知识手册等方式,不断增强品牌的知名度与文化内涵。”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鹏介绍道。同时,宁夏回族自治区林草局还联合宣传部门,在重大对外活动中融入枸杞元素,借助宁港合作、闽宁协作、中阿博览会等平台推动国际化发展,支持企业品牌与区域公用品牌相互支撑、共同做强。


(责任编辑:梁木)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