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6日下午,四名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摇篮山国家公园徒步时,遭遇突发极端天气被困,其中一名女性因失温不幸离世。
9月28日,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发布关于领区旅游的安全提醒。
近日,国内也发生了一起登山事故。9月25日,一男子在攀登四川省康定市那玛峰雪山时不幸滑坠身亡。9月26日,四川省康定市教育和体育局工作人员表示,男子一行人的登山行动未报备审批。
经初查,男子滑坠的原因是:他给同行游客拍照时解开了安全绳,站起来时被冰爪绊倒,随后滑坠两百余米,坠落到海拔5300米左右的地方。
山区环境复杂、气候多变
登山是一项高风险运动
可不能跟出门遛弯似的
“说走就走”
一定要量力而行、做足准备
切勿以身犯险
人体“失温”的后果
比你想象中还严重
失温,是登山徒步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且和季节无关。
当人体的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正常体温时,就会出现“失温”现象。一旦体温过低,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进而抑制人体机能,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一旦失温 如何应对?
如果登山徒步时感到寒冷、开始颤抖,就应立即停止运动,寻找避风处躲避,减轻风寒效应。
如果衣物潮湿,要立刻脱下,换上干燥衣物,用热水袋、发热贴等物品给脖子、腋窝、腹股沟、脚底等部位加温。
图源:浙江省红十字会
注意:千万不能烤火、喝热水,否则复温过快会引起低血压和休克,可用睡袋之类裹住身体,立即送医抢救。
登山时突然滑坠摔伤怎么办?
登山时,若遇到山路湿滑,加之山势陡峭,极有可能发生滑坠,导致骨折或扭伤。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消防救援站副站长马启豪介绍,滑坠是非常危险的情况,会导致身体以错误方式着地,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扭伤脚踝、摔断骨头或撞伤头部。
一旦发生滑坠,应尝试寻找制动方法,比如将登山杖插入地面或抓住身边的树枝、石头等固定物体,也可尝试用脚蹬地,增加摩擦力,以减缓滑坠速度。
摔倒后不要着急站立,应先缓慢活动四肢,确定伤势不重再起身。若骨盆或腰椎骨折,救助者千万不要背着或抱着伤者移动位置,一定要平躺位送医。
登山“两不要”
这些装备不能少
北京门头沟区消防救援支队斋堂消防救援站站长张爽表示,登山“首先要做到不攀爬野山,选择正规景区和路线;其次,千万不要一个人登山,应跟随具有户外经验的专业向导一同出行。”
此外,登山还要注意些什么?
合理规划路线和时间
登山前要计划好路线,提前查看当地天气状况、山区路况,避免在极端天气出行,要把行程告知亲朋好友。
口哨和手电不能少
要随身携带口哨、手电等应急装备,以及应急食品和必要的急救药品等。
山岳救援常发生在夜间,能见度低,光亮和哨声能让救援人员尽快发现被困者并锁定其位置。
不随意改变既定路线
登山时不要主动涉险,不要盲目自信,误入险境;
遇岔路不要贸然前行,应及时原路返回,务必在天黑前下撤;
不要贪恋眼前美景,不要有“来都来了”“今天不登顶就是遗憾”的想法。
国庆、中秋假期即将到来
登山等户外活动又将迎来高峰期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无论是近郊小山
还是巍峨雪山
任何登山徒步活动
都不能轻视风险
做好充足准备 生命安全永远第一
登顶不是目的 平安回家才是胜利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