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炙烤着柏油路面,热浪裹挟着暑气蒸腾而上。7月17日午后,贵池区“零距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与专业护理人员拎着护理包,顶着近40℃的高温走进杏花村街道池口社区——他们要为这里多名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家庭护理服务。通过手把手的专业示范与实操指导,不仅切实提升了老年人亲属及照顾者的照护能力,更让酷暑中的特殊群体感受到穿透热浪的贴心关怀。
80岁的钱阿姨已瘫痪在床十年,家人选择让她接受安宁疗护、居家休养。当天,“零距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与经验丰富的护理员刚进门就直奔老人卧室,化身“家庭教师”在床边展开“一对一”细致指导。护理员先是半跪在地,以膝盖抵住床沿稳定身体,演示如何用“托肩抬臀”法轻柔安全地为老人翻身,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每两小时翻一次身,像这样保持30度侧卧位,既能避免骶尾部长期受压,又能减少呛咳风险。”随后又示范仰卧、半坐卧等体位的转换技巧,标注不同体位适用的进食、休息场景。
在清洁护理教学环节,护理员特意取来温水和柔软毛巾,演示如何避开伤口做局部擦浴:“擦浴时要先擦上肢再擦下肢,每个部位擦完立即擦干,尤其是腋窝、腹股沟这些褶皱处,保持干爽才能防感染。”拿起压舌板和生理盐水棉签时,她又放慢动作教家属做口腔清洁:“要从内侧牙面慢慢向外擦,注意观察舌苔颜色,要是发白发厚就得多清洁几次。”
针对家属最犯愁的喂食问题,护理员特意准备了模拟用的汤匙,演示如何将床头摇至30度角,以“少量多次、缓慢喂食”的方式避免呛咳:“喂完后别马上放平,保持这个姿势半小时,不容易反酸。”喂药环节则逐项拆解流程:“先核对药名和剂量,用温水送服,要是老人吞咽困难,可把药片碾碎拌在米糊里,但缓释片绝对不能碾。”最后还特意拿出压疮观察图,教家属如何识别皮肤发红、硬结等早期迹象,以及咳嗽频率、痰液颜色等肺部感染信号。
听着清晰的讲解、看着规范的操作,钱阿姨的女儿张女士频频点头,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也顾不上擦。“太感谢你们了!”她攥着护理员的手反复念叨,“翻身怕弄疼她,喂水总担心呛着,这些都是我们平时照顾时最犯难的地方,今天全学明白了,真是解决了大问题!”连声道谢里,满是真切的认可与感激。
此次入户示范活动是池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金色夕阳与您同行”项目的重要内容。针对老年人亲属及照顾者的实际需求,活动不仅为约10名长期卧床老人提供了上门护理指导,工作人员还特意为每位老人送上一箱牛奶。当护理员把印着“高温关怀”字样的牛奶箱递到钱阿姨家人手中时,箱壁的凉意恰好驱散了些许暑气。
专业的技能示范既提升了家庭照护水平,也为常年辛劳的照顾者们送上“喘息”空间——正如一位家属所说:“以前总怕照顾不当出问题,现在学了规范方法,心里踏实多了。”这份高温下的守护,在汗水与笑容的交织中,更显温情与力量。(通讯员 吴明贤)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