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社区民政专员和社区网格员,耐心地对社区特困供养对象及监护人逐字逐句解释着那份承载着政府深切关怀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协议》和《特困供养对象监护协议书》。这是老街社区启动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精准对接行动中的寻常一幕,协议上特困对象及特困对象监护人郑重写下的名字,不仅标志着个人生活保障的再次加固,更是社区精心编织的安全网上,又系紧了一颗牢固的纽结。
为确保社区特困人员照料服务“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老街社区提前周密部署。依托网格化管理优势,社区民政专员与网格员协同联动,深入社区各个角落,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生活自理能力、实际照料需求、居住安全环境等状况,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细致入微的摸底排查。经精准识别,最终确定了10户11人亟需照料服务支持的重点对象名单,为后续“一户一策”帮扶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大爷,您看这里,协议里清楚写着,服务机构会安排专人定期上门,每周为您提供每周不少于1次洗澡擦身,每月不少于1次床上用品清洗等生活照料服务,还有住院照护、康复指导、心理辅导呢!”在老人家中,社区工作人员坐在矮桌旁,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枯燥的条款转化为老人能真切感知的关怀。签约现场没有会议室的严肃,只有亲人般的叮咛与抚慰。工作人员不仅详细解读服务内容、频次、质量标准和双方权责,更同步登记老人个性化需求,如对天气温度变化的适应度、对陪护人员性别的特殊要求等,确保服务内容真正契合特困人员“心中所盼”。
协议签订,是服务的起点,而非终点。老街社区将构建常态化监督机制:一方面,社区将联合乡镇相关部门,对承接服务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不定期实地抽查与服务回访,对照协议条款严查履约质量;另一方面,社区网格员将作为“贴心管家”,每月至少一次主动上门或电话联系特困老人,倾听服务反馈,及时化解照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堵点难点,确保每一份协议都转化为老人脸上实实在在的安心笑容。社区党委书记黄文胜表示:“为特困人员兜牢民生底线,是社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强化监督保障,确保照料协议各项内容精准落地,让每一位特困人员都能在家门口感受到党和政府最温暖的托底力量。”
目前,社区10户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照料协议签订工作已顺利完成。老街社区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持续聚焦特困群体急难愁盼,不断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将服务精准滴灌至最需要的地方,让社区关怀成为照进特困家庭最持久的一束光。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