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段日子,你们的耐心教导让我重拾正途,悉心关怀也让我重燃希望。我定不负所望,用行动践行承诺,严格守法,努力回馈社会……”近日,在昭潭司法所举行的集中学习教育分享会上,即将顺利解除矫正的程某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心声。
近年来,昭潭司法所积极履职,勇于探索,创新实践“精准施策、智慧监管、法治塑心、公益促融”四步工作法,为社区矫正对象铺就温暖而坚实的回归社会之路。
司法所坚持将细致入微的走访排查作为基础,动态掌握辖区内每一名矫正对象的思想波动、就业状况、家庭生活及日常轨迹,敏锐捕捉矛盾风险苗头。通过“一对一”深度谈话、科学心理评估等手段,深入剖析个体差异,为每位对象“量身定制”个性化矫正方案。方案制定基于对犯罪类型、动机、心理状态、家庭背景等的全面了解,并紧密结合村居资源。对于因就业困难误入歧途者,重点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对存在心理困扰者,则安排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根据矫正进展和个体需求实时调整方案,强化教育监管,切实做到“防脱管、防漏管、防再犯罪”,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该所充分运用科技赋能,依托“安徽省社区矫正‘情指行’一体化”运行平台,整合信息化核查、精准定位等科技手段,构建起全天候、动态化的智能监管网络,确保对矫正对象的行踪和思想动态精准掌握。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定期报告、规范请销假制度,并结合不定期的实地查访,在确保监管刚性、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也赋予矫正对象必要的活动空间与适度自由。
司法所始终坚持将法治教育贯穿矫正全过程,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教育。课程内容紧密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剖析生动案例、进行深入浅出地解读,有效增强矫正对象的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近三年来,司法所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已累计组织志愿者开展个别法治教育60人次,并成功吸引2家爱心企业参与到帮扶教育工作中来,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社区矫正对象投身公益服务,让矫正对象在清洁环境、帮扶弱势群体等具体行动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价值认同,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自实施社区矫正开始以来,昭潭司法所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43人,组织40余场公益活动,用温情融化社区矫正对象内心坚冰,成功助力232人顺利回归社会。
下一步,昭潭司法所将继续秉持“担责于心、履责于行”的信念,不断深化探索创新,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让法治的“温暖之光”持续照亮更多社区矫正对象的“新生之路”,为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坚实的司法行政力量。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