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陵阳镇分流村,青砖黛瓦间,藏着一份执着的匠心。手艺人陈彬,以古朴老屋为工作室,二十余载潜心于中国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制作。他早年曾在杭州学习发展,2000年回到家乡后在镇上开设店铺,积累经验与口碑。三年前,他选择回到祖辈生活的徐村老屋,专注于手工制作旗袍、中山装、唐装等传统服饰,至今未曾停歇。
走进陈彬的工作室,可以看到他对传统服饰的热爱,凝结在每一件作品的精工细作之中。无论是展现女性温婉气质的旗袍,体现庄重气度的中山装,还是蕴含深厚古韵的唐装,陈师傅都深谙其精髓。选料上,他极为考究,从光泽莹润的真丝到质朴亲肤的棉麻,力求呈现面料最本真的美感;工艺上,他坚持手工,一丝不苟地缝制盘扣,精心点缀刺绣,让一针一线都承载着手作的温度与匠心。这不仅是衣物的制作,更是对中式美学的一份深情传承。
陈师傅的老屋门前,雕花窗棂、喜庆对联,与他亲手缝制的传统华服相映成趣。旗袍的婉约、中山装的庄重、唐装的典雅,在这静谧的古村背景中,化身为流动的文化符号。它们不仅吸引着四方游客驻足欣赏,更让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跨越山乡,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为小山村增添了一抹别具韵味的人文景致。“陈师傅的手艺真是地道,尺寸拿捏得准,用料也实在。我一件旗袍穿了几年还像新的一样,后来介绍了好几个朋友从南京过来找他定做。”来自芜湖的老主顾王女士这样评价道。陈彬介绍,如今他每年约制作300件传统服饰。其中不少订单来自来村旅游时被其作品吸引的游客,也有很多是像王女士这样的回头客。他的客户不仅有本地乡亲,更有来自杭州、南京、上海、芜湖、石台等地的爱好者,这份跨越地域的认可让他倍感欣慰。凭借精湛的手艺和良好的口碑,他制作的服饰年毛利润可达十万元。
陈彬的坚守,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的接力。他手中的针线,不仅织就了精美的衣裳,更串联起过去与当下、传统与生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当下,陈彬这样的乡土文化传承者,正以其细腻而坚韧的力量,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书写着生动的锦绣文章。(通讯员 金敏 周梦婷)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