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滁州快讯 > 正文

凤阳县殷涧镇“卸忧堂”巧解十年积怨:一棵杏树见证邻里温情回归

时间:2025-10-22 13:41:41

  在凤阳县殷涧镇卸店村“卸忧堂”调解堂前,一棵新栽的杏树苗迎风而立,枝头悬挂的“和合杏牌”上,“以杏为盟,永不再争”八个字,无声地诉说着一段“化干戈为玉帛”的佳话。近日,该堂通过其独创的“五忧”工作机制与充满文化韵味的“堂前五味茶席”,成功化解了一桩困扰村民王某与李某长达十年的宅基地边界纠纷。

  这起纠纷因历史界桩损毁、双方各执一词,多年来争执不断,甚至一度引发肢体冲突,成为村里一块难啃的“硬骨头”。2025年春,“卸忧堂”网格员王从永在例行巡查中敏锐地捕捉到矛盾再次升级的苗头,随即启动“集忧”程序上报。

  “五忧”机制环环相扣,多元力量联动解纷

  面对这一“疑难杂症”,“卸忧堂”迅速将其判定为“三级响应”重大矛盾,并成立了由堂主朱字丰牵头,法律顾问、乡贤、技术专家等组成的专项调解小组,开启“分忧”与“解忧”流程。调解并未急于评判对错,而是从一杯清茶开始。专职干事以一杯寓意“君子清风”的桑叶菊花茶平复双方情绪。随后,法律顾问现场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技术顾问通过精准测量还原宅基地客观数据——结果显示双方实际占用面积差距不足半米。这一关键数据的出示,为调解奠定了事实基础。“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乡贤顾问荣超凡适时引述“六尺巷”典故,从情理上劝导双方以和为贵。最终,在邀请双方亲属和村民代表参加的“卸忧堂议事会”上,经过三小时民主协商,一套融合了法、理、情的解决方案出炉:双方各退让10厘米,以中线为界重设界桩;王某补偿李某一棵果树,李某则协助修缮共用排水沟。

  “和解礼”升华调解,“无忧”文化浸润乡风

  为固化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卸忧堂”特地策划了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杏树和解礼”。王某与李某共同挥锹培土,种下象征和合与幸福的杏树,并悬挂承诺牌。这一行为将一次性的口头承诺,转化为长期、可视的公共契约。

  案结事了,但“卸忧堂”的工作并未停止。通过“消忧”环节的定期回访与督办,确保协议履行到位;更通过“无忧”阶段的政策讲座、“好邻居故事会”及“六尺巷体验区”等系列活动,将个案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培育文明乡风、从源头预防矛盾的社区治理资源。

  基层治理的创新注脚,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回响

  “‘卸忧堂’做的,不只是调解一桩纠纷,更是修复一段邻里情,培育一方好乡风。”堂主朱字丰表示。这棵生机勃勃的杏树,如今已成为卸店村“和合文化”的鲜活地标。它不仅见证了两个家庭的握手言和,更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生动注解了如何将抽象的传统文化精神,转化为一套可操作、可感知、有温度的治理体系,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堂、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善治愿景。(武淑贤 张爽 耿家汪)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