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宁县石牌镇,西南科技大学材化学院学生刘婧冉用四周光阴,在潘塅与下街两个社区展开了一场融合专业智慧与乡土情怀的实践深耕。
潘段社区的活动室里,刘婧冉的课桌摆满特殊教具:烧杯中的模拟池塘水、标注化学符号的防溺水展板。除了为中小学生分层辅导课业,她创新开设“材料科学安全课”:用矿泉水瓶浮力实验讲解自救原理,带领学生检测水体浊度识别危险水域。四周内,刘婧冉累计授课98课时,更成功干预3起戏水行为,社区实现暑期零溺水事故,让科学知识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实盾牌。
转战下街社区,刘婧冉将专业视角融入文化寻根,让实践在黄梅戏临展馆绽放异彩。孩子们在她指导下,用pH试纸检测戏服植物染料的酸碱性;石牌老街青砖墙前,石灰岩烧制的化学方程式讲解让十二岁的陈雨恍然大悟:“原来青砖变白是碳酸钙分解呀。”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更催生出动人火花。孩子们把防溺水知识编进黄梅调,唱出“莫道水面平如镜哟,暗流如胶扯衣襟哪”的歌谣,让文化种子在童心里生根发芽,绽放出守护生命的新芽。
这场实践活动以“守护生命+激活文脉”双轨并行,收获了丰硕成果。潘段社区的学生运用材料知识改进救生浮具,下街社区的孩子们共同创作《黄梅戏科学绘本》,生动诠释了材化专业的多元价值——它不仅是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更是守护乡土的有力双翼:左翼筑牢生命之盾,右翼激活文化基因。
实践结束的那天,晚霞映照在千年古街之上,孩子们清澈的戏韵歌声中,刘婧冉真切地感受到了青年担当的具体形象。凭借专业所长深入基层,才能使古老的文化脉络与年轻的生命在科学的滋养下共同茁壮成长。(刘婧冉)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