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湖县江塘乡江塘村一座崭新的渡槽桥横跨在杨湾组的交通要道上向两边蜿蜒延伸,与周边的稻田、村庄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乡村图景。
“这座渡槽桥的重建,不仅让我们下田耕作的农用机再也不用绕远路了,还消除了涵洞落石的安全隐患,保留了渡槽防洪灌溉功能,真是一件大好事。”住在杨湾组的村民汪师傅高兴地说道。这件民生实事的高效推进离不开江塘乡人大做出的努力。
据了解,江塘乡杨湾组的渡槽桥始建于大集体年代,连接着杨湾组居民区和S469省道,是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建设之初只考虑了当时的农作环境,渡槽桥的高度、宽度都无法满足现在机械操作要求,导致农耕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无法进出,且渡槽桥下的涵洞因年久失修,经常发生落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给当地群众生产出行造成了巨大的不便。对此,老百姓们反映强烈,向江塘乡人大求助,要求拆除老渡槽桥,并进行重建,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
群众的期盼,就是人大代表履职的方向。江塘乡人大立即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开展实地调研。经调研了解情况后,人大代表们联名提出了《关于重建江塘乡杨湾渡槽桥的建议》。建议提出后,江塘乡政府积极与县水利局对接,县水利局派员对渡槽桥重建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考虑到下半年是农田灌溉的重要时期,江塘乡政府及时安排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对渡槽桥进行重建。在重建过程中,江塘乡人大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对建议办理情况开展“回头看”,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项目施工进展顺利、保质保量,真正实现“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今年8月,重建后的渡槽桥实现“一桥两用”,既保障了灌溉水源,又让行人车辆通行无阻,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这座渡槽桥的蜕变,是江塘乡人大听民意、解民忧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江塘乡人大将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作为一个重要的履职方向,依托代表联络站开展“一站一主题”活动,每月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调研,广泛收集整理相关意见建议,并将群众的“心声”以代表建议形式向相关部门反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据悉,2022年以来,江塘乡各级人大代表提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范围内的意见建议24条,解决了龙寨村高立支渠、毕岭村神岭渠道清淤修缮,小宫村铁岭组、五一村元西组、龙寨村龙王组提灌站电压增容等一批民生实事,让农业生产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为粮食增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朱建伟 蔡钱芳)
来源:中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