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高气爽,走进太湖县刘畈乡,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平坦整洁的村道蜿蜒延伸,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村民们在宽阔的广场上休闲活动,昔日的“脏乱差”已然实现美丽蝶变。
生态宜居:乡村环境焕然一新
“如今村里环境一点儿不比城里差,日子越过越舒坦!”洪河村村民朱女士脸上写满幸福。这一转变,源于洪河村近年来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
洪河村将和美乡村工作和人居环境治理置于突出位置,采取一体化推进模式。“我们中心村已硬化道路500余米、新建400余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一处、铺设污水管网700余米、新建污水湿地1处、新建停车场2处、安装路灯40余盏,中心村范围农户改厕完成率100%,中心村庄绿化率达60%,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彻底告别了‘污水靠蒸发’的时代。”村主要负责人介绍。
环境美不美,生活环境是不是宜居,还得老百姓说了算。“自从我们村进行和美乡村建设以来,环境也改善了,村里还修建了休闲广场,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洪河村胡大爷如是说。如今的洪河村,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村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
产业兴旺:特色农业助力增收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实。刘畈村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村民增收致富。
近日,走进刘畈村牌楼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村民们分工协作、默契配合,有条不紊地将4万余袋沉甸甸的木耳菌包整齐码放入田间,为丰收播下希望。
“我们种植的都是绿色无公害木耳,通过电商直播和乡村红色旅游销售,根本不愁卖!”村干部胡珺介绍道。
近年来,刘畈村抓住和美乡村精品村建设的东风,立足资源禀赋,建设四季采摘园,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积极推动茶文旅融合项目发展。红色遗址与农业观光园、采茶制茶体验区、茶香民宿串联成线。
“游客既能接受红色教育,又能体验茶文化,临走还能带上我们的农特产。”刘畈村书记凌春燕表示,通过研学旅行路线,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乡风文明:擦亮乡村文明底色
全乡各村还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在主次干道、公共空地和宅旁院边“见缝插绿”、补植增绿,累计栽种各类苗木数万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结合本地文化特色,邀请专业画师创作了一系列以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墙绘,让原本单调的墙面变成传播文明的窗口、美化家园的景观。
“村庄环境面貌改善后,我们积极引导宣传,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不仅将家里收拾整洁,同时也将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大家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乡分管负责人表示,村庄还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将乡村治理与文明创建工作深度融合、相互转化,形成了有形有实有魂的文明乡风实践。如今,一个“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和美乡村跃然眼前,村民们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的刘畈乡,环境美、产业兴、民风淳,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未来,刘畈乡将继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旅融合,培育文明乡风,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青山如黛,绿水长流,乡愁可寄。在乡村振兴的时代乐章中,刘畈乡正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笔,一笔一划,精心描绘着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动图景,让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吴启义)
来源:中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