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解决双职工家庭子女假期“看护难”问题?颍州区“青舟学堂”公益托管班探索出了一条创新路径。通过联动党群部门职能、激活社区治理动能、整合社会公益资源,在全区4个街道1个乡镇设立青少年寒暑假公益托管班。截至2025年7月,累计开办托管班5期,开设托管点位16个,服务青少年8000余小时。这一模式不仅有效缓解了青年家庭的现实困境,同时为少年儿童创造了丰富的成长空间,也为返乡大学生搭建了服务家乡、提升能力的实践平台,实现了民生服务、儿童发展与青年成长的“三重价值共赢”。
破解青年家庭“看护难题”,办好关键民生实事
托管班自开办以来,青年家长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据2024年暑期调查显示,家长满意度达99%,切实缓解了“工作顾家两难全”的民生痛点。这种由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的公益托管模式,已成为颍州区服务青年家庭、优化人才环境的重要民生品牌。
多部门协同破解治理难题。托管服务由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社工部、团区委、总工会、区妇联六部门联合推动,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落地实施,形成了“党政主导+群团协同+社区落实”的协作体系。这种多部门联动机制突破了传统托管服务资源分散、管理低效的瓶颈,实现场地、经费、人力资源的集中调配。
社区化服务模式精准覆盖。2025年寒假期间,托管班在文峰街道中清社区、清河街道万霖社区、京九路街道七里铺社区设立三个服务点,各社区发挥场地与设施优势,提供差异化的课程内容。如中清社区利用活动空间开设篮球课,万霖社区则依托文艺活动室开展手工活动,实现“一社区一特色”。
全天候服务解决现实痛点。托管班采用分段服务模式,寒假15天,暑期30天;每天服务时间为“8:00—12:00及14:30—18:00”,与家长工作时间无缝衔接。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服务全区近1100名青少年,其中双职工家庭、特殊困难家庭、新就业群体子女占比超过80%。
打造“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助力少儿全面成长
在京九路街道七里铺社区活动室,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聆听志愿者讲述革命故事。当听到英雄的感人事迹时,五年级学生小林眼中闪着光:“我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做一个勇敢有担当的人!”这一幕生动展现了“青舟学堂”在儿童成长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托管班课程设计以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素质教育体系。
主题教育深化价值引领。托管班设置“沉浸式政治启蒙”专题活动,组织“听退伍老兵讲故事”“我眼中的奥运冠军”等课程,在重要节日节点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同时开展“互动式安全教育”,通过防溺水实操培训、“一盆水闭气”模拟演练等实践教学,提升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安全培训近100场,覆盖4000余人。
素质拓展激发多元潜能。课程设置涵盖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体育健康等多领域。科普实践,引入“脑科学实验课”“无人机体验课”,让孩子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非遗传承,开展剪纸、花灯制作等传统文化活动,寒假期间举办“饺子飘香年味浓”主题实践,孩子们亲手包饺子、做灯笼,体验劳动乐趣;体育益智,设置棋类课程与球类训练,培养团队协作与思维能力。
课业支持与心理关怀并重。采用“1名志愿者辅导3名学生”的个性化课业帮扶模式,截至目前累计解决课业问题8000余个,托管学生暑假作业完成率达100%。同时设置心理健康课程,通过“情绪小当家”等活动关注儿童情感发展。
经过系统化课程浸润,托管班儿童展现出从“受助者”向“小当家”的积极转变。家长陈先生在2025年寒假总结会上感慨:“经过一个寒假,孩子各方面都有所进步,从被照顾者成长为‘小当家’,这些进步离不开志愿者的用心陪伴。”这种成长蜕变,正是托管教育价值的最佳注脚。
搭建大学生返乡实践平台,培育基层青春力量
“从事志愿活动不仅可以帮忙照看孩子,还能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对我的专业成长非常有帮助。”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一学生孙璐繁在参与“青舟学堂”服务后如是说。她的感言代表了众多返乡学子在托管服务中的成长体验。“青舟学堂”通过系统化设计,为大学生打造了“专业对口、管理规范、成长可见”的实践平台。
规模化招募与专业化培训。2025年暑假班招募了来自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高校的近70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创历年新高。团区委通过“青春颍州”公众号提前动员,开展岗前培训,内容涵盖安全管理、儿童心理、课程设计等多方面,确保服务质量。
“双轨制”管理与成长支持。将志愿者与托管学生按“岁数相加约等”原则分组,促进代际互补。服务期间提供保险保障、交通补贴及社会实践证明;服务结束后评选优秀志愿者,2025年寒假班表彰了30余名表现突出者。
双向成长机制成效显著。志愿者在服务中实现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双提升。通过发挥专业所长提供托管课程拓展了专业应用,累计服务时长超过7200小时,形成“青年反哺家乡”的良性循环。这种实践模式已产生显著社会效益,据2025年寒假统计,大学生志愿者返乡服务意愿较上年提升35%,形成了一支稳定、专业的基层服务后备力量。托管班不仅解决了儿童看护问题,更成为培育本土青年人才的“孵化器”,为社区治理注入持久青春动能。
打造可持续公益服务生态
颍州区“青舟学堂”通过三年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免费公益性质、多部门协同的资源整合机制、精准匹配需求的课程设计、标准化的志愿者管理体系”这一具有推广价值的公益托管模式。通过公益模式实现托管零收费,2024—2025年累计服务学生600余人次,切实降低了家庭教育成本。课程上创新推行“3+1主题周模式”(安全教育周、政治启蒙周、素质拓展周、座谈交流周),形成规范化、可复制的活动模板。
展望未来,颍州区计划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2025年将托管点从3个社区扩容至6个,年度服务目标提升至500人次;同步深化课程体系建设,联合高校、企业开发科技、金融、健康等主题课程模块。正如共青团颍州区委负责同志所言:“我们将在具备条件的社区轮流开展公益托管班,进一步解决活动经费问题、做好任务分解,切实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的托管难题。”这一承诺,彰显了颍州区持续优化民生服务的决心与远见。
托管班不仅为孩子们创造了多彩的假期体验,更搭建起青年成长与社会服务的坚实桥梁,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道亮丽风景。随着模式的不断完善与推广,其民生价值、教育意义和人才培育功能将持续释放,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注入蓬勃活力。(朱囡囡 王东方)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