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要闻 > 正文

创新高的外贸有个最强“后援团”

时间:2025-09-07 08:00:07

  上半年安徽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时,全省外贸企业截至6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

  创新高的外贸有个最强“后援团”

  “我行坚决不盲目抽贷、断贷!”前不久,在宣城市一场金融支持外贸企业座谈会上,一家银行负责人向企业承诺。

  去年以来,安徽省外贸进出口总值排名稳居全国第九。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规模突破450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外贸“超预期”,与产业发展、多元市场息息相关,也离不开金融业这样至关重要的“后援团”。

  当前,全球经贸局势复杂多变,产业链、供应链格局的深刻变化,给外贸企业精准把握国际市场动态、稳订单、拓市场带来不小挑战。其间,金融是支持外贸企业抵御风险、开拓市场的关键力量。

  安徽金融监管局最新披露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省外贸企业贷款余额6276.9亿元,同比增长10%。

  “应贷尽贷、应续尽续”

  近日,在安徽省三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一批批不同规格的铸球正在装箱上车,即将漂洋过海销往世界各地。

  “我们铸球规格超100种,除了与国内2000多家企业合作外,还为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的客户供货。”该公司财务部部长杜冬清介绍,自2015年开展出口贸易以来,海外市场日益扩大。但今年订单质保金到账慢导致公司流动资金周转紧张,厂房扩建计划暂时搁置。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流动资金紧张”是一些外贸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为企业留足流动资金周转空间,就要稳定信贷投放和降低金融成本。

  “在了解公司的资金需求后,中国银行宁国支行及时为我们发放了6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杜冬清介绍,“中行还为我们在日常经营、外汇结算、规避汇率风险等方面提供了支持。目前公司在银行保函余额200余万元,品种涵盖质量保函及履约保函。今年前6个月,公司结汇657万美元,每笔结汇银行优惠100个基点,合计优惠6.57万元。”

  这是金融机构护航外贸企业“出海”的缩影。今年以来,安徽金融支持稳外贸政策力度加大,“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在小微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下单列外贸板块”……各项举措的提出,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提升服务外贸企业质效。

  为强化资源倾斜,安徽银行业纷纷出台专项方案,确保“应贷尽贷、应续尽续”——

  中国进出口银行安徽省分行针对出口1000万美元以内的小微外贸企业,借助转贷行网点扩大专项贷款规模,发放10亿元小微外贸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将财政补贴叠加政策性优惠资金惠及更多小微外贸企业;徽商银行推出小微外贸企业专属产品“出口e贷”,基于出口退税、跨境区块链平台等数据核定纯信用贷款额度,累计投放近2亿元;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开通专属服务通道,助力外贸企业全球化战略布局,累计为安徽汽车产业办理外币贸易融资近4亿美元……

  “为助力皖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共建,我们设立稳外贸额度,纳入共建‘一带一路’专项贷款,有力支持铜陵有色厄瓜多尔铜矿开发、海螺东南亚子公司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建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国开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

  “有托底,更有胆气闯海外”

  “商品发出去,货款却收不回来了。”合肥一家从事纺织服装制品出口的小微企业负责人一度陷入苦恼,“今年1月至3月,我们向英国买方出口了价值10万美元的针织产品,但货物到港后,买方不愿按约定付款提货,而是要求先放货再付款。”

  为难之际,该企业负责人想起曾通过单一窗口领取过小微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我们第一时间向安徽信保报案。在买方提货后仍未付款的情况下,安徽信保于15天内完成了对我们的赔付,金额达58万元人民币。这一笔赔款,不仅帮我们企业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局面,避免了因资金链断裂可能导致的一系列危机,也让我们外贸小微企业觉得,有兜底,更有胆气闯海外。”该负责人说。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冲突多发,对于很多外贸企业来说,收不回货款的风险有所增加。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际通行的、符合国际规则的贸易促进制度,针对出口商等因商业或政治风险导致的不付款或违约进行赔付,具有损失补偿功能。

  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倾向于为“出海”买一份保障。今年以来,依托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安徽持续扩大小微出口企业覆盖面,2025年上半年已服务小微企业4650家。

  “民营企业家避险意识强,他们对市场有着自己的判断。金融业不仅仅是单纯提供资金支持,还需要了解企业布局变化和发展趋势,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用前瞻性的眼光协助企业研判风险,给予相应的金融服务。”安徽金融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覃刚表示。

  据了解,围绕汽车、家电等安徽省传统优势产业和“新三样”等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安徽金融机构开展链式承保服务,支持产业聚链成群,不断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全年承保整车及工程机械、新能源、家电产业链出口79亿美元,同比增长18.3%,短期险项下服务客户超5000家,覆盖率超过50%,提供风险保障179.3亿美元,同比增长13%。实施“一企一策”,服务以安徽整车产业出海,为领军企业的国际化营销网络模式下的风险及融资需求提供创新承保模式支持,2024年支持相关汽车集团出口16.8亿美元,同比增长77.6%。

  “提供集成化、个性化金融服务”

  “开拓新市场是外贸企业的必选项,但是公司当前汇率避险能力无法应对新的海外市场,一旦汇率波动,利润空间将大幅压缩。”安徽捷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吴祥和坦言。

  类似问题在外贸企业中并不少见,汇率避险需求迫切,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是关键。

  农业银行宣城分行结合捷胜生物出口回款周期长的实际,向其推荐远期结汇产品,避免汇率下跌损失,并协助捷胜生物把汇率波动纳入日常财务决策,尽可能减少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未来结汇汇率锁定后,无论市场汇率如何变动,企业都能按照事先约定的汇率结汇。同时,依托本行线上汇率风险管理平台,能够更好地协助企业实时获取汇率行情、查询外汇衍生产品交易信息、在线提交交易申请。”农业银行宣城分行副行长童伟说。

  “围绕汇率避险、跨境结算、跨境供应链融资等方面,安徽金融机构正不断优化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为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安徽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外贸企业痛点,不少金融机构制定“汇率避险+结算优化”综合解决方案——

  农业银行滁州分行搭建线上汇率风险管理平台,为外贸企业实时获取汇率行情、查询外汇衍生产品交易信息、在线提交交易申请提供便捷服务;中国银行宣城分行灵活组合远期结售汇、区间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为辖内企业提供定制化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帮助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依托“跨境易收款”系列产品为客户提供便利化、线上化、低成本的结算融资服务,打造跨境撮合专区,推动客群、流量、服务共享,深化与合肥海关数据分中心合作,加快推广“单一窗口”共享盾,代办点已覆盖全省,为企业就近办理提供便利。

  金融机构一揽子综合服务推动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也提升了外贸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结售汇业务量同比增长18.4%;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33.2%。(记者 何珂)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