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一头连着实验室里的奇思妙想,一头通向生产线的轰鸣运转;一头系着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一头牵着寻找机遇的资本力量。
是谁在点燃江淮创新之火?这场大赛给出答案。
9月24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颁奖典礼暨科创金融对接会举办。
本届大赛按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7个行业报名参赛。赛事自5月份启动以来,我省共吸引了1043家科技企业报名参赛,通过企业报名、资格审核、地方赛、省半决赛、省总决赛等逐级遴选,最终角逐出安徽赛区金奖2名,银奖5名,铜奖9名,优秀奖28名,其中宣城迈微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和合肥盛康金素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荣获成长企业组和初创企业组金奖;芜湖、合肥、马鞍山、安庆、滁州、淮南、阜阳、宿州等8市科技局获优秀组织奖。
对许多企业而言,双创大赛是一次“破茧成蝶”的机会。在这里,“小而美”的初创项目能获得曝光,“专而精”的成长企业能找到跳板。
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先进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省重点实验室的迈微新材料,主要从事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聚焦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痛点问题,基于覆盖和调制车载器件宽频段的应用思路,构筑磁性/介电网络复合结构,创新开发超轻高效电磁功能复合材料(EMMS),现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终端、尖端装备、空天信息等领域。”总经理吴运飞介绍说。
吴运飞坦言,大赛获奖不仅是一种肯定,也是一份责任。“我们将继续深耕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研发,坚持科技打头阵,创新走前面的发展方向,计划三年内实现产能提升一倍,为安徽电磁功能新材料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双创大赛的价值,远不止于成就单个企业。
作为我国科技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辐射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品牌赛事,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已连续举办14年。赛事精准锚定安徽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让创新活力精准滴灌到产业发展的“关键处”,推动安徽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加速转型。
这14年来,我省涌现出了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技术过硬、市场前景较好的优秀企业,累计获得国家赛一等奖3家、二等奖4家、三等奖4家,获得优秀企业及团队224家。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龙胜表示,许多项目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广阔,不仅体现了创业者的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技术研发力,更彰显了新时代安徽创业者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快速转化成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尤其是今年,我省共33家企业晋级全国赛,晋级全国赛数量较2024年增长13.8%。
国赛的征程即将启幕,盛康金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盛六四想把自己的项目带上更大的舞台。“我们的成果填补了我国在医用α核素自主研发与生产领域的空白,并在国际范围内首次实现了α核素的批量生产,这具有重要的颠覆性意义和战略价值。”
随着创新氛围的浓厚,产业生态也越来越好。
大赛连续多年举办金融服务对接会,金融机构现场对接,为企业提供金融“活水”。
招商银行合肥分行在科技企业融资场景、财资管理场景、资本对接场景、跨境服务场景、留才用才等5大场景,提供全方位、特色化金融服务。
“十四年来,我们累计为4.5万家参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累计授信达7700户,累计授信额度达1800亿元,参赛企业总贷款规模达380亿元。”招商银行合肥分行科技金融部黄平说。
如何让安徽在创新创业的征程上,走得更稳、更远、更有底气?
陈龙胜表示,下一步将紧贴全省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强化政策引导和落实力度,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努力让江淮大地开出更多的创新之花,涌现更多的科技之果。(记者 徐慧媛)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