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汪满田鱼灯、青阳农民画、亳州面塑、阜阳剪纸……近日,在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安徽展区,多位安徽民间文艺名家不仅带来了他们的最新作品,更将创作现场“搬”至展台直接对话观众。

汪满田鱼灯吸引了外国观众的注意
在安徽展区,一盏盏色彩鲜艳的汪满田鱼灯悠然游弋,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观众驻足拍照。非遗传承人汪胜娟正低头为鱼灯上色,她手中四节复杂的鱼灯骨架已初具雏形。
“做一个这样的复杂款要花三天,从扎骨架到外形上色,全是手工完成。”汪胜娟边说边勾勒着鱼鳞形状,“我希望通过展会,让全世界看到真正的汪满田鱼灯是怎么做出来的。”

汪胜娟正在为鱼灯上色
“我们深挖汪满田鱼灯文化价值,持续创作丰富IP内容,已完成鱼灯作品登记超250项。”汪满田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胡健说。2025年汪满田鱼灯入选安徽省首批优秀版权作品产业转化重点项目。“我们以版权赋能民间文艺,通过‘创作—保护—运营—传播’一站式发展链条,推动鱼灯文化产业化,版权保护让传统鱼灯游得更远。”

袁洪滨(左一)向外国观众介绍“东方丝画”
在马鞍山洪滨丝画手工艺术有限公司展台,几幅以徽州建筑、迎客松为主题的“东方丝画”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由棉花手工制作而成的艺术品,以其独特的质感与栩栩如生的细节,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洪滨丝画创始人袁洪滨说:“这次带来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每一件都凝聚了徽文化的精髓,很高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谈及版权保护,他语气坚定:“版权保护为我们民间艺术保驾护航。它不仅能防盗用,更是对创作者劳动的尊重。”如今“东方丝画”正逐步走向国际,袁洪斌说:“有了版权护航,我们手艺人才敢放开手脚去创新、去投入。希望未来能携手更多优质版权资源,让安徽文化传播得更远。”
在阜阳开源剪纸的展台前,一幅长达3.6米的《颍州西湖》剪纸长卷徐徐展开,其精细的刀工与构图令观众赞叹。非遗传承人肖淑勤在一旁介绍:“这幅作品我们剪了九个多月,将湖光水色都收进了画里,许多细节不细看都想不到是剪纸做出来的。”同时,她也重点展示了另一幅代表作《舍小家保大家》。“这幅作品讲的是我们王家坝精神,获得了不少奖项。”
谈及版权保护,她感触颇深:“去年我们登记了近200幅作品。以前最怕新作还没参评就被拍照仿走,现在完成登记后,终于能放心展示了。”她特别提到,当地版权部门提供了贴心帮助,让手艺人能更专注于创作。“来参加版博会,既是为了学习,也是希望将阜阳文化通过剪纸艺术传播出去。”

沈扬林(右一)向参展观众介绍青阳农民画
在青阳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展区前,一幅幅色彩鲜艳、充满乡土气息的画作吸引了不少观众。非遗传承人沈扬林介绍说:“这次我们不仅带来了16幅精品农民画,还有折扇、杯垫等日常文创,希望让艺术走进大家的生活。”
他拿起一把绘有丰收图案的团扇说:“就像这把‘福扇’,既实用,又带着美好的寓意。”青阳农民画以饱满的构图、浓烈的色彩著称,如今创作主题已从田园生活拓展到时代新风。沈扬林说:“艺术要扎根生活,大家的喜欢,就是我们创作的方向。保护好版权,农民画才能活得更健康、走得更远。”

黄山宗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展位的砚台吸引了许多小朋友
在黄山宗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展台,摆放着数十方精巧的砚台。不同于传统砚台的庄重厚实,这些砚台有的做成白菜造型,寓意“手握百财”,有的刻着流动的水纹,小巧玲珑可随手把玩。
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叶宗意拿起一方小砚台说,“作品不仅要体现手艺,更要传递思想,这些都是创新设计的,既要保留磨墨的功能,更要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审美。”这些作品全部进行了版权登记。
“版权登记就像一把保护伞,既保护创新,也倒逼整个行业进步。”作为从业近三十年的手艺人,叶宗意说:“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行业百花齐放,而不是互相模仿。”

李文向参展观众介绍剪纸作品
“这次带来的二十多幅作品里,钟馗算是‘主角’。”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文介绍。“这次参加版博会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我明白了保护版权其实就是保护我们手艺人那颗敢于创新的心。”在李文看来,手艺的生命在于传承。“版权是底线,我们的初心是把手艺传下去,让更多人能拿起剪刀,留住这份传统的美。保护版权让我们这些传承人能够放心地去突破、去融合,大胆地用老祖宗的技艺剪出这个时代的新故事。”

亳州面塑展位
“我这次带来的面塑全是围绕咱们亳州的文化主题,比如‘华佗五禽戏’。”亳州梁氏面塑传承人梁岗子指着展台上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介绍道。
“所有参展作品都完成了版权登记,证书齐全。目前,我个人已经登记了60多幅作品。”他特别提到,谯城区作为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尤为重视版权保护。“我们手艺人不太懂流程,工作人员会主动上门帮我们办理登记,特别贴心。”
“这不仅能防抄袭,也让我们更敢创作、更有信心。我们会继续用双手,把亳州故事捏下去、传开来。”梁岗子说。

安徽艾兰竹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展品
非遗宣扇传承人罗亚兰手持一把真丝渐变折扇介绍说:“我们的宣扇始于宋代,都是选用6年以上的皖南竹木纯手工制作。”
展台上还陈列着枣木健身敲背器等延伸产品。“我们原创设计已有700多款,完成版权登记400多件。”罗亚兰说起曾经的教训,“以前熬夜半个月的设计,还没上市就被仿冒修改。现在满意的作品一完成就立即登记版权。”她表示,目前产品已经与多个知名IP合作,希望通过版博会,让更多人了解宣扇,找到更多版权合作伙伴。(记者 吕文卫)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