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技线报 > 正文

双胞胎小姐妹突发“脑梗” 安徽专家提醒:这种疾病多“欺负”孩子和青壮年

时间:2025-08-08 10:14:44

  11岁女孩突然一侧偏瘫,突发脑梗,被紧急送至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治疗,检查发现患有“烟雾病”。而其双胞胎姐姐四岁时也出现类似症状,进一步了解得知,其母亲也曾脑溢血。“这是非常典型的‘烟雾病’病例。”中国科大附一院颅底及脑干肿瘤外科主任李冬雪介绍,“烟雾病”多“欺负”儿童青壮年,而在机器人显微镜搭载彩色荧光可视化技术辅助下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可以给大脑重建“高速路”。

  血管脆弱可能“涝”也可能“旱”

  11岁的小文(化名)忽然一侧偏瘫,口齿不清,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急性脑梗,血管不明原因的阻塞狭窄,被紧急送往中国科大附一院,“通过检查发现是‘烟雾病’,了解得知有个双胞胎姐姐,在四岁的时候也出现了相似的症状。”李冬雪建议家长,为姐姐也做了检查,发现也是“烟雾病”。

  烟雾病,乍一听名称可能误以为与吸烟有关,其实它是一种脑血管病。李冬雪介绍,主要是大脑主干血管变细变窄甚至堵塞,为了维持供血,脑内长出很多细小的新血管,看起来就像“烟雾缭绕”,所以叫“烟雾病”,是严重的致残致死病因。

  在进一步了解得知,双胞胎小姐妹的母亲在40多岁时曾脑溢血。

  妈妈40岁脑溢血,姐姐4岁脑梗,妹妹11岁脑梗。“这是典型的‘烟雾病’病例。”李冬雪介绍,烟雾病好发生于儿童与青壮年、有家族聚集性。此外,烟雾病最主要的特征是,主干血管堵塞,生长出来的细小新血管非常脆弱,可以发生“涝灾”,即脑出血;也可以表现出“旱灾”,即脑梗。

  烟雾病的脑梗和中老年的脑梗还不太一样,由于是主干血管的堵塞,所以导致的临床结果会更严重。

  荧光导航为大脑重建“高速路”

  据介绍,烟雾病若不及时处理,约65%—82%的成年患者将多次发生脑缺血或脑出血,危及生命。

  “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脑血管搭桥是治疗烟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中国科大附一院颅底及脑干肿瘤外科为小文进行了机器人显微镜搭载彩色荧光可视化技术辅助下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手术效果良好,小文恢复得与常人无异。

  “颈动脉有两根大血管为大脑供血,一根堵住了,那我们就搭桥,绕过堵塞的路段,恢复血液的畅行,快速改善脑部供血。”李冬雪介绍,该手术达到了纳米级的精细程度,脑部血管仅1毫米粗,缝合线仅20纳米(约头发丝1/4粗),需在血管上精准缝合10-12针。

  手术如此精细,搭桥效果如何?机器人显微镜搭载彩色荧光可进行导航,医生可动态观察手术区微血流的彩色图谱,精准判断“哪一片大脑区域更缺血”,麻醉状态第一时间实时观察搭桥效果,“能实时‘看得见’血流,缺血区域呈蓝色、绿色或者黄色,搭完桥之后这个区域就立马变成红色,颜色越红血流量越大。”李冬雪表示,实时动态显示,更直观,更高效,更安全。

  安徽高发 多“欺负”孩子和青壮年

  烟雾病的发病在人种、年龄及区域上有特点,“好发于亚洲,如我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据李冬雪介绍,国内安徽、山西、山东等是高发地区,皖南、皖北均有不少病例,除了生活习惯等因素,更可能与区域基因特征有关,且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

  “‘欺负’孩子和青壮年。”李冬雪介绍,在发病年龄上,10岁左右和40岁左右两个是高峰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癫痫、不随意运动或头痛,脑缺血和颅内出血是该病的两种主要危害,总体上儿童和成年患者均以脑缺血为主,而颅内出血多见于成年患者。

  “烟雾病虽危害较大,但早发现、规范手术能显著降低风险,科学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李冬雪提醒,10岁或40岁左右人群若出现短暂讲话不清、拿东西时肢体无力、走路腿打软、突然发呆等症状,或有烟雾病家族史,要及时检查。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汪漪 实习生 王焱丽 通讯员 李军军)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