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技线报 > 正文

守护“她”健康 早筛早治是关键

时间:2025-10-16 17:37:08

守护“她”健康 早筛早治是关键

安徽乳腺癌治疗迈入“慢病化管理”新阶段


  在10月18日世界乳腺癌宣传日即将到来之际,合新闻记者独家对话中国科大附一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潘跃银。他表示,晚期乳腺癌治疗正迎来关键突破,安徽的乳腺癌防治也迈入“慢病化管理”的新阶段。

  乳腺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今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到205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预计将增长38%,每年因乳腺癌死亡的人数将增加68%。患病形势严峻,乳腺癌为何高发?安徽患者又集中表现出怎样的趋势?

  潘跃银介绍,“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较欧美提前10年,集中在45-54岁。安徽作为人口大省,患者群体同样呈现年轻化特征。”他指出,绝经期前后激素水平紊乱是乳腺癌主要诱因之一,而年轻患者往往面临更强烈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压力。据统计,我国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83%以上,但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中位生存期仅2-3年,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当前,安徽已构建以多学科协作(MDT)为核心的诊疗体系,通过乳腺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学科联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

  “早筛早诊早治是提升生存率的关键。若发现乳头凹陷、溢液或乳房肿块,需立即就医。”他建议,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基因突变携带者等,应定期进行乳腺超声、钼靶或MRI检查,普通女性可通过自检结合专科筛查实现早期发现。

  PAM通路靶向治疗引领精准突破

  据介绍,HR+/HER2-乳腺癌占所有病例的80%,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是其一线标准方案。然而,约30%早期患者会发展为晚期,且多数患者最终面临耐药。“PAM信号通路(PI3K/AKT/mTOR)的激活是耐药的重要机制,导致肿瘤进展转移。”潘跃银解释,该通路如同“失控的信号灯”,驱动癌细胞增殖。

  近年来,针对PAM通路的创新药物如AKT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相继问世。2025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两款PAM通路靶向新药,为CDK4/6抑制剂经治患者提供新选择。

  “这类药物与内分泌疗法联用,可延缓和逆转耐药,延长生存期,且不损害后续治疗获益。”潘跃银表示,安徽正积极推动创新疗法落地,在临床进行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他强调精准用药的前提是精准检测。目前,安徽头部医院已具备二代测序能力,但基层检测质量参差不齐。他呼吁加强基因检测标准化建设,避免“误导”临床决策。

  对于检测时机,潘跃银认为无需过早:“仅在耐药后寻求PAM抑制剂时检测即可,避免资源浪费。”

  要让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随着治疗进步,乳腺癌已步入慢病化管理时代。“治疗目标从‘根治’转向‘长期控制’,追求疗效、身体、经济三个可持续。”潘跃银提出“细水长流”策略,即通过低毒、可负担的方案实现疾病稳定。例如,AKT抑制剂等新药有望助力患者像管理高血压一样控制肿瘤。

  此外,保乳手术、乳房重建等技术减少了对女性身体的创伤,而心理支持、社会关爱同样关键。“我们要帮助患者从身心回归社会。”潘跃银介绍,安徽正推广“全周期”管理模式,整合医疗与人文关怀,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从年轻化趋势的警示到PAM通路靶向药的突破,从基因检测到慢病化管理,安徽乳腺癌防治正迈向新台阶。潘跃银期待,通过医保政策、医院落地、社会支持的多方协同,让创新疗法惠及更多患者。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