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招护航 养生有“方”
膏方文化节举行,“中医+”多元魅力获好评
市民现场体验。
模特展示健脾和胃膏。
10月15日上午,安徽省中医院门诊广场药香弥漫,第十八届膏方文化节在此启幕。场地布置为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街区,规划了文创、理疗体验、膏方体验、药膳体验、中医药产品和膏方拟人大秀六大文化主题区域,游园的形式让参与者的互动感与沉浸感得到了有效提升。
中医+美食收获如潮好评
在药膳体验区,游人摩肩接踵,争相品尝新鲜出炉的手作药膳美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药膳都是结合了‘药食同源’理念推出的限定医疗美食,只在膏方节当天限时限量供应,早上7点多就有市民前来排队品尝购买”。
据记者观察,最受市民欢迎的药膳甜品是“紫玉山药糕”,其主要成分有紫薯、铁棍山药。市民张先生表示,去年的膏方节他也曾购买过这款甜品,今年他又特意来买点,准备让家中长辈也尝尝。
现场,市民王女士拿着装有药膳糕点的纸盘,今年刚上一年级的孙子凑在旁边,小口咬着含有山药的点心。“本来是带孩子来看鼻炎的,刚好赶上活动,没想到孩子会喜欢药膳。”王女士笑着说,之前孙子喝中药总嫌苦,在尝试了将药材与食材融合的糕点后,却表示“还能不能再来一块”。
王女士坦言,在听到专业医生的科普后,将尝试把传统的膏方引入日常的食物中,“医生建议我们平时在家时也可以用梨膏、枇杷膏清润喉咙,缓解秋冬的咽喉不适症状。同时在煲汤、煮粥的时候可以放一些百合、枸杞,这样也可以起到除湿袪热的作用”。
中医+理疗技术展现巧思妙手
在理疗体验区,市民张女士刚体验完刮痧项目,“刮的时间不长,但能短暂缓解腰疼,刮过的地方暖暖的,很神奇”。“中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年轻人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作为一名健康管理领域的从业者,她谈及中医,目光很是坚定。
日常生活中,张女士也积极推崇“药食同源”的理念。“把药材融入食品可以兼顾健康与美味。”而对于中医文化的推广,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创新是关键,“得把传统中医改成年轻人喜欢的形式,就像文化节上那些理疗技术,既保留了中医的功效,又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同时兼顾到了年轻人容易出问题的重点部位。中医院的尝试很成功,也很有成效,值得我们从业者学习”。
中医+文创引领年轻潮流
年轻人则热衷于在文创区DIY中药手串。十几种中药材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摊位上,等候着排列组合,将各种的中草药转化成手腕上的风雅。记者发现,前来DIY的年轻人手上大多戴着玉石、菩提等材质的手串,玉文化、中医文化交相辉映,俨然是一种奇妙的碰撞。
“本来正忙着在实验室赶课题,刷到安徽中医院小程序的活动通知,就约着一起来了,没想到膏方文化节能这么好玩。”衣海茹举着一杯阿胶奶茶,和同学魏宇晴、赵燕玲一起在现场“探索”。据悉,三人都是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利用实验间隙相约来体验。
当被问及手上的配饰,魏雨晴连连称赞:“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中药手串。比起传统的金银玉石材质,中药手串一方面更加朴素简约,另一方面又很好地展现了我的审美。比起贵金属,我更喜欢自己组装选择的乐趣。院方介绍中还说,中药手串有养心避蚊的功效,我刚闻了闻,确实感觉到内心平静了不少。”
衣海茹则向记者展示了手中的阿胶奶茶,“味道是清淡型,喝起来感觉比普通奶茶健康多了,后面我也会多多尝试这种滋补饮品。我看现场还有可以冲泡的花颜月色膏,这种膏剂用来代替奶茶,既解了馋又对身体有益”。
赵燕玲则对中医理疗技术很感兴趣,“艾灸的体验很好,这种传统疗法对我们这种久坐的亚健康人群太友好了”。
从膏方药膳、服饰时尚到身体理疗,三位研究生在膏方文化节上感受到了中医+的多元魅力,“以前对中医只是偶尔了解,觉得对身体有好处。体验后才发现,当传统膏方融入现代生活,中医也可以很‘潮’”。
来源:中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