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秋季过敏性鼻炎再度登上“热搜”。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吴飞虎对这一秋季病给予中医解释与预防指南。
“病在鼻,根在肺脾肾,治在扶正,防在细节。”吴飞虎说,过敏性鼻炎是西医病名,顾名思义就是过敏导致的鼻炎,四大典型症状是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秋季天气由湿润转为干燥,空气中的蒿草、豚草、葎草等的花粉过敏原浓度显著增加,这些过敏原通过呼吸道进入鼻腔,导致易敏人群鼻腔黏膜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另一原因是秋季早晚温差大,鼻黏膜频繁热胀冷缩,一燥就痒,一痒就嚏。
“其实夜里鼻子堵肯定会张口呼吸,脑袋缺氧白天昏沉,如果放任不管,哮喘、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都有可能排队报到。”吴飞虎说,过敏性鼻炎不是“小毛病”,如果鼻涕喷嚏连打5个以上、持续一周,建议到正规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千万不要乱吃“通鼻”偏方,以免酿生它病。
“过敏性鼻炎在我们中医属于‘鼻鼽’‘鼻嚏’‘鼽嚏’范畴。《灵枢》中有‘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则为鼽’的说法,在中医看来,鼻鼽是本虚标实,身体的城墙不牢,外敌一攻就破,喷嚏流涕是身体在求救的信号。”吴飞虎说,西医一般会采用抗过敏、抗炎药物来治疗,用药后往往效果立竿见影,但一有点风吹草动,比如没休息好、喝酒,都有可能复发,所以很多患者认定过敏性鼻炎治不好,干脆放弃治疗。
吴飞虎说,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必须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及过敏性鼻炎中医的病因病机来辨证施治、标本同治。治疗原则是:益气固表,温肺散寒,补中益气,温补肾阳。他给出“三招两式”。
第一招是“吃”。常用的内服方剂有玉屏风散、小青龙汤、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辛夷清肺饮等,但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者体质不同辨证施治,一定要遵医嘱。第二招是“按”。鼻子两旁的迎香穴、两眉之间的印堂、眉梢外的太阳穴,是面部的“三关口”。局部穴位按摩,“有时比喷剂还灵”。第三招是“泡”。艾叶煮水泡脚,是天然的“免疫增强剂”。艾草的辛香走窜可以给肾阳“充值”,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此外,还有“两式”,第一式是鼻部热敷,用温热毛巾外敷鼻根,每次10分钟,改善局部血流,降低敏感;第二式是秋燥代茶饮,可以使用石斛、麦冬、百合、雪梨等煮茶,改善秋燥带来的鼻部不适。
吴飞虎提醒过敏性鼻炎患者,日常生活中,出门要戴口罩,一是预防呼吸道感染,二是避免接触花粉等过敏原;三是居家要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四是饮食要清淡,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但最重要的,是加强身体锻炼,在中医看来,扶正固本才是战胜所有疾病的大法”。(记者 陶妍妍)
来源:中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