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濉溪县濉溪镇人大紧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立足镇域实际,创新探索“濉时e办+人大”基层治理新路径,将信息化手段与代表履职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基层民主实践效能,跑出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濉溪加速度”。
“基础+创新”提供双重支撑。濉溪镇丰富的代表资源(市、县、镇三级代表共206名)、完善的实体阵地(9个活动室+1个特色“电商代表之家”)及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的建立,为创新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支撑,构建起民主实践的“硬件基础”。“濉时e办”平台的引入,成为民主实践的“信息引擎”,让代表履职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从“定时定点”到“随时随地”的转变。
“线上+线下”打破履职边界。线下依托代表活动室落实接待选民、视察调研等制度,线上通过“濉时e办”完成民情反馈、工单处理,实现了代表活动阵地的拓展延伸,让代表履职既有“面对面”的温度,又有“键对键”的效率;常态化制度+“代表下网格”创新,推动34名市县镇代表深入网格参与隐患排查、纠纷化解,丰富了代表履职渠道,将民主履职嵌入基层治理最末梢,让代表从“会场”深入“现场”,近距离倾听群众心声。
“培训+监督”升级治理效能。“码上处理”“随手拍”“矛盾化解”等功能形成问题处置闭环,“12345”工单处理、风险排查等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民生实事高效响应;通过周总结、月点评及培训赋能,代表熟练运用掌上“濉时e办”,走访选区更深入,收集民意更精准,监督工作从“事后评议”转向“全程参与”,代表作用凸显;党政机关代表带头参与,将民主监督与基层治理深度绑定,推动“民生微实事”快速落地,实现了民主监督与基层治理的双向赋能,治理效能加速升级。
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关键在于“接地气”“重实效”。“濉时e办+人大”模式通过“线上赋能+线下深耕”相结合的信息化手段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民主承诺。(林征)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