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商速刊 > 正文

烈山区烈山镇南庄村:铸“和谐”之盾 守“万家”之安

时间:2025-09-09 13:57:59

  基层治理的温度,藏在群众家门口的每一件小事里;平安的厚度,源于对“最后一公里”需求的精准回应。近年来,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南庄村始终锚定“群众满意”核心目标,从“联动聚能、响应提效、关怀暖心”三端发力,将“和谐平安”的种子播撒进村庄的街巷院落,用实打实的治理成效,为万家安宁筑起坚实“防护盾”。

  织密联动网:以“多元共治”画好治理同心圆

  跳出“村‘两委’单打独斗”的治理惯性,南庄村构建“核心引领+多元参与”的联动体系,让治理触角真正扎根群众。以村为“一级网格”、片区为“二级网格”、村民组为“三级网格”,择优选拔党员、退伍老兵、乡贤能人担任网格员,明确“政策宣传员、隐患排查员、诉求收集员”三重职责,实现“小事网格解、大事网格报、难事合力办”。2025年以来,网格员累计入户走访500余户次,开展政策宣讲、安全隐患排查、民生诉求收集等志愿服务8场,把治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同时,用好“南庄村村民议事会”,邀请村民代表、老干部、老教师共同参与村庄事务决策。今年围绕“垃圾分类推进”“村‘两委’修复”等民生议题,已召开会议5次,所有议题均达成共识并落地实施,真正让“村民事村民议、村民事村民办”从口号变成了看得见的实景。

  提速响应链:以“闭环机制”疏通民生堵心事

  “群众的诉求不能等,民生的难题必须快”,这是南庄村治理队伍的共识。让民生问题“接得住、办得快、有回音”。每个网格都建立“村民联络群”,网格员在线接收诉求;在村委会、文化广场等群众常去点位设置“民生意见箱”,每周定期开箱梳理。今年8月,有村民在网格群反映“村主干道1盏路灯损坏,晚上出行不安全”,诉求登记到“民生台账”后,1小时内便转交村“两委”分管同志,次日中午维修人员就完成更换调试,路灯重新亮起来时,村民在群里纷纷留言:“反映快、修得好,晚上走夜路心里踏实!”2025年以来,南庄村累计受理民生诉求57件,办结率100%,经电话回访、现场走访统计,群众满意度达98%,真正做到“诉求不积压、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注入关怀度:以“情理相融” 解开邻里千千结

  基层治理既要“讲规矩”,更要“有温度”。村里依托“南庄老干部工作室”,邀请退休干部、老党员担任“金牌调解员”,用“拉家常、讲情理、守规矩”的方式化解邻里矛盾,让“和为贵”的理念扎根人心。今年7月,村内两户村民因“院墙边界”争执不下。调解员得知后,先分别上门听诉求,再把双方约到树荫下,没先谈“边界”,而是聊起两家过去互帮互助的往事;待气氛缓和后,再拿出老队长珍藏的历史边界记录,结合村规民约“邻里友善”的条款耐心劝说。最终,两户不仅达成“院墙共护、边界清晰”的协议,还主动约定“以后遇事多商量”,从此隔阂就此烟消云散。

  如今的南庄村,联动有“合力”、响应有“速度”、关怀有“温度”,“和谐平安”不再是标语,而是村民出门时放心的门锁、夜晚亮堂的路灯、邻里间亲切的招呼。下一步,南庄村将继续优化网格治理、升级响应机制、厚植人文底蕴,用更实的举措、更暖的服务守护“万家灯火”,让“和谐之盾”越铸越坚,“平安之基”越夯越实。(梁文涛)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