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寒意渐浓,但位于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的柯柯农场200多座大棚内却暖意融融。在这片260亩的大棚区域里,30多位附近村民手持农具穿梭其间,有的弯腰铺撒细碎的有机肥,有的小心翼翼将赤松茸菌种嵌入松软的基料中,还有人蹲在田埂边轻拨土壤检查湿度——一场围绕“葡萄-赤松茸”立体种植的农事忙碌,正为这片土地注入秋冬时节的生机。
顺着村民忙碌的身影走进任意一座大棚,立体种植的巧思便扑面而来。上层,葡萄藤沿着预先搭建的支架蜿蜒向上,虽已过鲜果采摘季,深绿色的叶片仍紧紧攀附在藤蔓上,在大棚顶部织就一片错落的“绿帘”;下层,经过翻整的土地被划分成整齐的菌床,刚铺好的基料散发着自然气息,村民们正将颗粒饱满的赤松茸菌种逐穴播下,动作娴熟又细致。
“现在天凉了,大棚能把温度稳住,刚好符合赤松茸喜阴湿、怕暴晒的性子。”正在施肥的村民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薄汗,目光扫过头顶的葡萄藤继续笑着解释,“你看这葡萄藤挡在上面,不用额外搭遮阳网,菌种在底下长得稳当。而且这有机肥可不是白施的,等明年松茸收完,剩下的基料和菌丝烂在土里,葡萄根能直接吸收养分,结的果子一准更甜。”
一旁查看菌种播撒情况的技术指导老师许沐阳,听到村民的话也凑了过来,补充起赤松茸的生长与产出预期:“赤松茸45天左右长出来,45到60天后采摘,采摘期持续五个月,我们预计一亩地产值能达到5000斤。按照这个长势,加上葡萄的收益,咱们这立体种植的效益肯定错不了。”
沿着大棚间的通道行走,郭王村党总支书记徐敬的目光始终落在忙碌的村民身上,满是欣慰地谈起这种立体种植模式的推广:“以前咱们大棚单种葡萄,每年8到10月采完果,下层土地就空到第二年春天,等于半年没产出。后来琢磨着搞立体种植,试了好几次才定下‘葡萄+赤松茸’的组合。”他指着正在播撒菌种的村民,进一步说明模式带来的实惠,“现在不仅土地没闲着,还能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像今天来干活的这些乡亲,一天能挣60块,一个种植季下来能多挣好几千。而且赤松茸的销路也早就联系好了,大城市的商超已经下了订单,到时候采下来直接用冷链车运走,新鲜度有保障。等明年葡萄熟了,品质上去了,还能卖个好价钱,真正实现‘一亩地吸收养分,村民家门口能增收’。”
大棚内,有机肥的温润气息与泥土的清新交织,村民们的谈笑声、农具碰撞声此起彼伏,勾勒出一派热闹的农事图景。此刻播下的赤松茸菌种,正在葡萄藤的庇护下悄悄扎根。而葡萄藤也在土壤中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来年与赤松茸再次“携手”,共同书写相山区农场立体种植的丰收答卷。(杨紫晶)
来源:中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