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服务不到位,我是不得交物业费的!”在巴中市恩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调解室内,一场因业主拖欠物业费引发的纠纷调解正在紧张进行。仙都物业恩阳分公司起诉业主杨某某,自2020年7月起,杨某某已拖欠物业费7600余元。
恩阳区房管局依托区综治中心平台展开联合调解。经调查,纠纷根源在于物业存在服务瑕疵,如管道堵塞处理不及时,同时业主也存在不当维权行为。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依据《民法典》944条,明确“服务瑕疵≠拒付费用”的法律边界,引导双方理性维权,并督促物业改进服务。最终,业主同意分期付清全部欠费,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就此平息。
近年来,恩阳区全力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在创新治理模式、夯实基层基础、防范风险隐患等方面持续发力,这一高效调解场景,正是恩阳区以“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创建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动写照。
高位推动平安建设,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
恩阳区把平安建设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作为区委、区政府“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各级部门协同发力,构建起“党委统揽、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制定责任清单,压实任务与责任。在此推动下,区综治中心规范运行,18个镇(街道)综治中心均建成投用,且镇村综治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深度融合,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不仅如此,恩阳区还在产业园区、古镇景区建设综治中心,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目前,全区所有镇(街道)均配备了政法委员,组建群防群治队伍470支、三级应急救援队伍445支,驻村辅警、法官、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恩阳区积极探索“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通过“四级书记”抓平安建设强化政治引领,推进法治恩阳建设营造法治氛围,依托基层自治组织深化群众自治,表扬见义勇为促进德治教化,以“雪亮”“慧眼”工程和“数字恩阳”建设强化智治支撑。
创新驱动打造基层治理“恩阳经验”
恩阳区围绕治理痛点打造系列创新品牌:“众口调”发动群众化解疑难纠纷430余件;“背包警务”为山区群众上门办理户籍、送证1200余次,行程8400公里,满意率100%;“法治跑团”提供“点单式”法律服务,相关做法获省级关注;“区法治监督中心”开展6项重点监督,经验入选全国案例;“巡回联调”机制调解成功率超80%。这些品牌形成有影响力的“恩阳经验”,获上级高度认可。同时创新“网格方阵”模式,重构三级网格,整合13部门力量组建3000余人“四方队伍”,履行民生服务、矛盾化解等职责,目前13个试点社区已开展政策宣讲300余场,办理民生事项2900余件,化解纠纷4650余件,办结网格事项超1.8万件。
固本强基,构建多元治安防控治理体系
恩阳区着力固本强基,构建起坚实的治安防控治理体系。在治安防控方面,通过“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模式,组建3000余人的“恩阳红袖标”群防队伍,实现“三警联动”,建成“天网”230路、“雪亮工程”监控2215路,汇聚社会视频资源近5000路,形成“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社区有网格”的立体化防控网,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2024年全区治安案件发案数较2020年下降17.4%,现行命案连续五年“零发生”,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同时,恩阳区注重弘扬正气,近五年表彰省级以上见义勇为人员20人次,推进村(社区)道德银行全覆盖,引领文明新风。
聚焦“七小风险”精准治理,织密社会稳定底线
恩阳区在区委政法委统筹下,由区公安分局牵头聚焦“七小风险”(小警情、小纠纷、小隐患、小焦虑、小案件、小诉求、小舆情),建立起“党政主导、属地主责、行业主管、公安主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从“微风险、小隐患”着手,坚持处早处小、防微杜渐,在一线及时防范处置各类小问题,推动基层治理向主动“深耕善治”转变,目前已累计排查化解“七小风险”350余起,办理政务服务4万余件次。
同时,该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乱象整治,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重点人员服务管理,2024年全区实现“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现行命案、极端案(事)件“三零”发生,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此外,通过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确保全区所有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在实施前应评尽评,在此基础上圆满完成“中华龙舟赛”“成都大运会”“全国首届青少年科普视听大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实现“零非访”“零事故”。
从“四川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到“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的冲刺,恩阳区以党建为魂、创新为翼、群众为本,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平安建设之路。未来,恩阳区将以高水平安全、高效能治理持续助推高质量发展,为护航巴中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书写平安恩阳新篇章。
(责任编辑:梁木)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